漫画/王启峰
大西北网9月18日讯 “一个13岁的女孩,在父母面前乖巧温顺,可背着父母就恶狠狠地咒骂。这孩子可咋办呀?”宋女士说的这个女孩叫可可(化名),上初一,是女儿琛琛(化名)的好友兼同学。“我和她父母关系也挺好,孩子这样,我到底该不该告诉他们?”
女儿朋友来做客 语出惊人要父母“消失”
39岁的宋女士家住西安城西草阳村附近一小区,9月16日晚7点多她下班回到家,发现女儿和可可在客厅看电视,便先去厨房准备晚餐,饭做好后还叮嘱了一句:“可可,你跟你妈说一声在我家吃饭,让他们别担心。”
谁知可可回了一句:“不用说了,谁管那两个傻×!”宋女士简直不相信这句话居然是从一个13岁的女孩嘴里说出来的。
“可可,你怎么能这样说你爸妈?再说这样的话,阿姨家以后可就不欢迎你来了。”宋女士说,没想到可可腾地站起来,一把从鞋柜上抓起书包,“不来就不来,谁稀罕?我希望你和我爸妈一样都‘消失’。”说着“咣”的一声摔门而去。
禁不住“混合双打” 女孩曾说想离家出走
可可父母做生意平时比较忙,有时可可放学后就会来宋女士家和琛琛一起写作业。“我们两家住得近,和她父母也比较熟,算是两代人的交情了。这孩子平时在父母面前都特别乖,有时她父母对她太厉害了,我们还劝一劝。没想到她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
昨日,琛琛说,可可那天发脾气是因为前一天挨了打。“可可和我说,她经常被父母‘混合双打’。有一次,我去她家玩,她爸爸把她藏起来的数学卷子翻出来,看见成绩之后,啥也没说就打了可可一巴掌。还有一次,可可用打疫苗的钱买了一瓶可乐,结果也被打了,第二天我看她脸上有红印子。她悄悄和我说过,她想离家出走。”
华商报社区记者联系到可可的父亲周先生,想了解具体情况,但周先生只说了一句“这不关你的事”,就匆匆挂了电话。
家庭教育有偏差 丧失孩子对家长的尊重
国家高级心理教练、陕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李豫成指出,可可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家庭教育出现严重偏差,家长对孩子教训多、引导少,对孩子的爱附加了条件。此外,父母平时的一些行为不得当,没有起到表率作用,也会丧失孩子对他们的尊重,导致孩子看不起他们。
中国有句老话:“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话对现在的“00后”、“10后”还管用吗?“这句话已经是老皇历,时代已不同,这样的教育方式效果很差,甚至会适得其反。”李豫成说,现在社会多元化,孩子们接受的信息量和社会经历也是过去无法比拟的,而他们面对社会的诱惑和压力也相对增加。因此我们必须因材施教,用适合个体、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来指导孩子。同时,家长也不要总拿精英的圈来套孩子,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和童真,包括对做人的向往和追求。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才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华商报社区记者郑唯舒
孩子厌恶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对父母出现厌恶心理,多出现在初中阶段。这一时期,孩子从生理到心理都处在巨大的变化时期,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既想摆脱父母,但又必须依赖家庭,因此逆反心理严重,还不愿与父母沟通,甚至连父母无微不至的“叮咛”都会让他们厌烦。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其逆反心理会更强,对父母阳奉阴违、离家出走,甚至走上歧途。
因此,对于这些处于“心理断乳期”的孩子,父母绝不能只是简单粗暴地进行管教,而应该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采取积极的态度应对。同时,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利用其中的积极因素进行引导。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参与家庭的管理。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对于进步要适时表扬。家长还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此外,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是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火花,家长应留意引导,这样不仅可以缓和家长与孩子间的紧张关系,还能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http://news.hsw.cn/s/2014/0918/1544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