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民读书率下降有多方面的原因,不可一概而论。但是,一个民族人口中要是有一个很大的基数都是不愿意阅读的人,那肯定不是好事。因为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人类都不应该放弃对知识、文明的渴求,不能让自己的头脑丧失学习思考的能力。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修养、能力,更关系到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在笔者看来,当前国人的读书生活中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不读书”。在“不读书”中,最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浅阅读”和“快餐化”。内容上,以“无厘头”式的消解、解构为主,或只追求感官的刺激,充满了游戏精神及荒诞不经的色彩;方式上则是以动漫、图像等为主,文字为辅,即所谓“碎片式的语言、拼盘式的内容”,以“知道”代替“知识”。这种浅阅读必然会过滤掉文化营养,结果,许多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却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同时也导致文字运用能力的大幅度下降。
二是“无书读”。虽然近年来我国图书出版的数量和销售额逐年上升,但由于目前图书出版的门槛太低,出现图书市场供大于求,而且其中低端产品过多,平庸之书泛滥成灾。例如,现在的所谓“青春文学读物”里究竟有多少是值得孩子们阅读的书?之所以现在有那么多的少年写手,主要是出版社在利益的驱使下在背后推波助澜,造成了“青春文学”一片“繁荣”的怪现象。而这些图书中很多都是出版社造出的泡沫,质量很低。
三是“读不起书”。现在的书价几乎跟药价一样“虚高”了,动辄几十元上百元,让囊中羞涩的读书人望而却步,于是粗制滥造的盗版书乘机泛滥。国家在强调“科教兴国”的同时,却缺乏支持国民读书的物质及政策上的投入。再看看我们的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城市的图书馆,又有几个不是在“惨淡经营”?即使是城市的图书馆,其藏书也多是老书,因为它们买不起新书。这种事情发生在一向有“惟有读书高”传统的中国,真的是让人感慨万千。
读不读书,固然完全是个人的选择,但它又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的大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强化的是国民的阅读意识,政府也应该调节图书市场,尽可能地出版更多价廉质优的好书,为国民的读书需要提供便利和条件。只有这样,我们在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生活质量的同时,才能不断地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而在某种意义上,后者更重要,因为它将为前者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