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女娃端上了“铁饭碗”

时间:2013-03-04 21:53来源:鑫报 作者:徐晓君 点击: 载入中...

    黄峪采访记 
 

    刚进黄峪乡,记者就被西山岭上硕大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红色标语所吸引,山峦间的乡间道路和两侧的梯田在阳光的照射下,分外耀眼,几个穿梭在田间地头的农民,与层层叠加的农田,为春日的山乡平添了一抹靓色。近年来黄峪乡大力开展计生服务进农家服务,利用各项政府奖励帮扶“二女户”家庭,推动和谐幸福家庭的建设,村里不少“二女户”尝到了甜头。

  包维福:政府让我衣食无虞

  今年50岁的包维福是宋家沟村的一位“二女户”,他家的住房是由当地政府资助修建的。在其干净整洁的院落里,放置着一个“三马子”,五间房屋的外墙看上去清洁如初。房间里有电视机等农家常用的各种家电。包维福虽然有多种疾病,但看上去精神很好。他得意地对记者说:“我家的房子是2007年政府盖的。说实话,这些年来,在政府的帮助下,我生活有了保障,日子过得一点也不差。逢年过节,政府有关方面还要特地来看望慰问,我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包维福一边说,一边从抽屉里取出了当年房屋竣工后,区上领导与自己合影以及他为区政府赠送锦旗时的照片。据包维福介绍,他家主要靠种植林果、花椒和洋芋为生,年农业收入仅3000多元。但政府每年还给予其低保、取暖费等方面的照顾。大女儿已经出嫁,目前家里只有3口人。由于小女儿在外打工,日子还算过得去。

  赵自财:闺女为我盖了一院房

  宋上村9号的赵自财今年66岁,家里只有一个独生女。走进他家时,他正在大门口和邻居聊天。在赵自财家,一排兼有中西式风格的院落显得格外抢眼。记者注意到,这幢120多平方米的新房,外观酷似西式建筑,里面设有套间,而且宽敞实用,显得分外大气。据赵自财介绍,这房子平时也就他和老伴住,日前女儿将老伴接到了城区去居住。这院房子是女儿为他和老伴盖的,室内装修尚未完工。赵自财还说:“老伴已偏瘫多年,为了照顾她,我已多年不再劳动了,政府每年还给予我们2000多元的生活费,加上女儿每月给的零花钱,日子过得还算舒心。”

  赵香:政府让女儿端上了“铁饭碗”

  这些年,黄峪乡中庄村的赵香逢人便说自己的幸福生活,因为她的大女儿宋莹大学毕业后就到了乡政府工作,端上了她梦寐以求的“铁饭碗”。今年48岁的赵香,虽说是个“二女户”,可她一直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两个女儿也都大学毕业。这些年来,为了让两个女儿早日成才,她和丈夫没有少吃苦。打扫卫生、做饭等各种适合他们夫妇的活计都干过。2009年7月,她的大女儿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在她万般无奈之际,2010年,七里河区政府决定对部分计生家庭高校毕业生解决就业,经过严格考核后,赵香的大女儿宋莹被分到黄峪乡政府工作。为此,赵香逢人便说:是政府让女儿端上了“铁饭碗”。当日,已工作3年的宋莹格外阳光。她说:“我现在乡政府党政办工作,已是入党积极分子,有望今年入党。目前父母和妹妹均靠打工生活,虽说父母每天都很辛苦,可她家的日子过得很甜蜜。”

  据黄峪乡计生办周玲介绍,农村的重男轻女思想比较严重,经常会有如果是女孩就不要的情况。所以政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减小男女比例,对“两女户”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政策,并逐步完善已婚育龄妇女档案,及时更新每个村的计生工作手册,始终保持管理服务对象的底子清、情况明。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七里河:航天专家社区少年宫讲故事
  • 七里河:地铁西站北广场项目部获奖励
  • 一位义乌商贸城个体户的故事
  • 一毛厂退休职工“齐聚”火星街社区
  • 七里河的“聊斋”故事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