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则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骨科主任马瑞雪发布的微信被大量转发,其中的声明“我的科室将不再为该女子的孩子提供继续治疗,直到此事得到合理、公正和满意的解决”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9月1日 央广网)
很显然,这又是一起医患纠纷事件,医患矛盾是近些年来社会上非常突出的一种矛盾,广泛受到媒体和群众的讨论,它的存在让我们这个人口大国本来就不规范的医疗体系显得更加危机重重。执业道德、医闹、医药代表等一个个影响着医患关系的名词都转化成了医患之间更加严重的信任危机。
每个医生都有在自身安全不受侵害的前提下行医治病的权力,但是这不能成为医生逃避责任、拒绝为患者治病的挡箭牌。医患关系是一个整体,医生作为救死扶伤的“观音菩萨”是“主”,病人和家属是“客”,医生每天接受众多的病人,工作繁重,还要耐心的为患者及家属答疑解惑,而病人身患疾苦,身体和心灵上都备受煎熬,所以当两者相遇,若能各求所需,医生顺利安全的完成工作,患者减轻痛苦释放压力,那是最好的结果,两者相安无事。可是有时候总是事与愿违,医患矛盾升级,动手伤人,甚至闹出人命,这就需要在看病行医的过程中双方互相体谅,医生以身作则多为患者考虑,而患者及家属要理解医生的压力,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遇事双方要冷静,毕竟患者来是为了治病,不是来吵架,只有医患双方都能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多为对方多考虑,就一定会构建出良好和谐的看病行医环境,造福更多的患者及家属。医患之间本不该是一对矛盾体,如今却大有一点就着的势头,其实医患之间有时就只差那一点理解。
医院骨科主任马瑞雪在微信里发布声明说:“医生需要在应有的尊敬下工作,我的科室将不再为张洁的孩子继续提供下一步治疗,直到此事得到合理、公正和满意的解决。”无论如何孩子没有错,病人没有错,医院主任为下属讨说法可以理解,但不能因此就拒绝了一位身患疾苦的病人,更何况他还是个孩子,我们不能让医患之间的的矛盾成为医生为患者治病的阻碍,更不能因为医生与家属之间的矛盾就拒绝孩子看病的权利。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