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未来五年,我国还有7017万人需要脱贫,面对艰巨任务,我们只有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脚踏实地,攻坚克难,才能如期完成任务。而在这过程中,回顾习近平以前走过的扶贫路,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和教育。其实,诸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扶贫要先扶志”等这些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习近平的经典扶贫话语,都是从他以前的脱贫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感受,那些年,习近平走过的扶贫路。
图为:农历羊年春节来临之际,2015年2月13日至16日,习近平来到陕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祝福,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幸福安康。这是13日上午,习近平在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看望村民,并就老区脱贫致富进行实地调研。
习近平在梁家河村走过的扶贫路
在那个文革雾霾弥漫的年代,贫穷像荒草一样在中国大地肆意蔓延。吃不饱、穿不暖的现象随处可见,在农村尤为显现。而贫瘠的黄土高原上的梁家河村,在习近平的带领下,从1973年开始,村里有余粮了,村民们告别了以苦菜、荞麦叶果腹的日子。
1969年,年仅16岁的习近平在距离北京1060公里的延安梁家河村开始了知青生活。破旧的窑洞、贫瘠的土地,没有让习近平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反而让他生发了强烈的扶贫情怀。1973年习近平当上梁家河村支书后,开始带领村民一起走上了脱贫之路。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这一现在见诸媒体的扶贫观点其实早在1973年就被习近平付诸实践了。
村里有余粮了。为了抗洪蓄水,保证粮食收成,习近平带领村民修建了四个大坝,挖了水井。习近平和村民们一起铲土修坝,日夜劳作。在习近平的带领下,从1973年开始,村里有余粮了,村民们告别了粮食不够,苦菜凑数的日子。
村里有沼气池了。1974年,习近平去四川考察之后发现了沼气池的好处,回村便修了第一口沼气池。沼气被用于做饭、点灯,既节能减排,又让村民的生活向现代化迈进了一小步。习近平离开梁家河村时,村里一共打了22口沼气池。
村民生活改善了。梁家河村民日常以土豆为主要的蔬菜。为改善村民生活,习近平带领村民在河滩的6亩平地种上了辣椒、洋柿子、豆角、香菜、茄子等,还派了一个老头专门看管。收获时,一个六口之家,每种蔬菜可以分到两公斤。
村民有点创收了。为了让村民多点创收,习近平还带领村民建起了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磨坊里有磨面机、碾米机,由柴油机带动。裁缝铺由两个女社员打理,村民带着布料去免费做衣服,女社员挣工分。铁业社同样如此,打镰刀等农具,农民不用掏钱了。
从吃不饱到有余粮再到生活质量的日益提升,梁家河村的脱贫发展路就是整个中国农村脱贫的一个雏形。
图为:1983年,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临时在大街上摆桌子听取民众意见。
习近平在正定走过的扶贫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距离北京仅有240公里的河北省正定县却像是刚刚从冬天里醒来。1982年开始,习近平与全县人民用1000多个日日夜夜进行了大胆改革,甩掉了“高产穷县”的帽子。
1982年,习近平初到正定时担任县委副书记,分管农村经济、精神文明建设、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党的政策,以及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等工作。为了切实了解正定群众所思所想,习近平和大家一起排队吃食堂的“大锅饭”,端着碗与大家拉家常;骑着自行车到各地了解情况,与大家打成一片。
通过多次下村调研,习近平很快发现,这个全国闻名的粮食高产县竟有不少农民连温饱都不能保证。由于长期的极左思想影响和体制束缚,正定仍在单一经营的死胡同里兜圈子。
推行农业“大包干”。“吃饭问题是解决正定问题的当务之急”,习近平认为,高征购造成了正定农业结构比例失调,必须及时纠正。这很快成为县委一班人的共识。最终,国务院派出调查组和省委、地委一起对正定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后决定把正定粮食征购任务减少2800万斤,初步缓解了正定人民的口粮紧张问题。
在黄土高原的积淀,在正定的调研,以及对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解读,让习近平发现推行农业“大包干”是一条让农民快速致富的道路。在他的推动下,正定县委和县政府经过认真讨论、反复研究,确立了“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最终决定在经济落后、生产条件差、农民生活水平低、离县城较远的里双店公社搞“大包干”试点。1983年1月,正定下发了包干到户责任制办法,提出土地可以分包到户,承包期5年或更长时间不变。在经营管理上,坚持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大包干”在正定全面推广,并在河北省开创了先河。正定经济腾飞的基础由此奠定。
改变两种模式,实施五种兴县战略。1983年7月,习近平担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大胆改革,冲破了“经济上农业单打一,农业上粮食单打一”的模式,实施工业兴县、科技兴县、人才兴县、文化兴县、旅游兴县等策略。
——改变两种模式。单一的经济模式是正定多年发展缓慢的一个症结。为了乘着改革的春风扬帆起航,习近平带领正定人民首先改变了“经济上农业单打一,农业上粮食单打一”的模式,让农业、工业、建筑、劳务、运输、餐饮、建材等领域也全面发展,全面兴旺。同时把正定的农业结构改变为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一起发展的模式,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家禽养殖业,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实施五种兴县战略。一是工业兴县。习近平指出,正定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在这一思路引导下,正定淀粉加工、肉制品加工、面粉加工等逐渐形成规模。截至l985年底,乡办企业、联合体企业产值达到8850万元,比1980年增长200%。乡镇企业实行“一包三改”。“一包”就是包经济指标翻番。“三改”就是改企业干部委任制为选聘制,改工人固定录用制为合同制,改固定工资制为浮动工资制,进一步激发了乡镇企业的活力。二是科技兴县。科技强国一直是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习近平指出:“科技是关键,信息是灵魂。”1984年,正定县建立信息中心。同年,全县手摇电话升级为程控电话,举办了全省第一个县级“技术信息交易大会”,推出科技项目1500项。习近平还提出,县直各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与全国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重点厂家、学者名流建立联系,实现智力延伸,开发县城经济。三是人才兴县。1983年3月,正定颁布了招贤纳士的“九条规定”,在一年多的时间招来了科技人才257人。习近平还亲自向全国有关专家、学者发出100多封邀请信,组建正定经济顾问团。习近平还坚持“下挖”、“内用”并举选拔县内人才,让他们“人得其所、才适其用”。四是文化兴县。习近平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他说:“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富国强兵之路,人人有责,必须抓好。”在习近平的带领下,正定全面修缮校舍,改善教学条件,增强教师队伍。在抓好教育的同时,习近平还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行“精神文明礼貌月”活动,建立公社文化站和文化中心,举办农民夜校,普及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五是旅游兴县。结合正定的旅游资源,习近平提出了旅游兴县、带动“三产”、服务省会,把正定打造成距石家庄最近的旅游窗口的思路。在习近平的带领下,正定旅游业逐渐发展起来。1984年,到正定旅游的人数大幅增加到40万人;1985年,游客突破50万。
由此,正定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热潮,甩掉了“高产穷县”的帽子,向建设经济强县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从正定的脱贫之路可以看出习近平大刀阔斧的改革魄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也可以看出习近平的扶贫经验更加成熟、更加系统。
图为:2010年9月5日,习近平在宁德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到村民雷增喜(右五)家中看望,并与村民代表交谈。
习近平在宁德走过的扶贫路
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习近平被调往福建省宁德市担任地委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号称“穷山恶水”的宁德脱贫率达到96%以上。
没有深入群众的了解,也就无法因地制宜地摆脱贫困。习近平到任3个月就走遍了宁德(又称“闽东”)9个县,后来又跑遍了全地区绝大部分乡镇。深入的走访调研,为习近平在宁德工作期间的扶贫方针指明了方向。
建立“四下基层”制度。习近平认为:“根本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发扬‘滴水穿石’般的韧劲和默默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为此,贫困地区干部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劳动。”宁德农民比重大,居住分散,基于此习近平提出并倡导实施干部“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全力推动宁德地区摆脱贫困。
发展大农业。因地制宜才能因地致富。习近平认为:“闽东要想从根本上脱贫致富,就必须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大农业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方向发展的立体农业。小农业是满足自给的自然经济,大农业是面对市场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了保障大农业的顺利发展,习近平主张在发展大农业的同时要建立政府对农民负责的制度,“围绕农业生产的各个项目,县、乡、村应从实际出发,层层明确任务指标,签订上对下的承包合同,向基层群众提供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和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服务。”
树起脱贫致富的精神支柱。没有精神的脱贫,物质的脱贫就算不上真正的脱贫。习近平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实施脱贫致富战略的重大内容之一。”
——科技是关键。科技是社会前进的助推器。习近平说:“科学技术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我们有意识地在推进科学技术进步的进程中,不断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应当强调的是,科学既要用于生产,又要用于精神生活。”鉴于宁德农民比重大的现状,习近平特别强调:“特别是在农村,要把科学技术进步同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移风易俗,提倡文明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脱贫致富的必要条件。”习近平主张,政府要“有意识地从政策上规范人们的行为,引导人们把生活建立在文明健康的共产主义道德轨道上来。”文明礼貌、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治安、尊重他人、洁身自好、尊老爱幼等等都是文明社会所不可缺少的。
——发扬老区精神。在延安老区洗礼过青春岁月的习近平深刻认识到老区革命精神的强大作用,而宁德也是有着辉煌革命历史的老区。习近平说:“老区革命精神是脱贫致富的强大精神支柱。”有了强大的精神指引,脱贫致富的路上也更有动力。习近平指出:“要在脱贫致富的事业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继承老区革命传统,发扬老区革命精神,每一个人都要‘爱中国共产党、爱社会主义、艰苦奋斗、滴水穿石、锐意进取、无私奉献’。”
带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民族平等是我国的大政方针,脱贫致富的路上五十六个民族一个也不能少。宁德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有汉族、畲族、回族、壮族等35个民族。根据宁德民族特点,习近平指出:“必须立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制定我们的脱贫致富的方针”。
——国家的扶持和帮助。习近平指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离不开国家的扶持和帮助,但国家的经济实力有限,闽东本身又是贫困地区,所以不可能有更多的外来力量来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支持和帮助的意义主要在于增强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增强“自身造血”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用在发展上也是适合的,没有自身的强大,单靠外力必然不能持续发展。习近平指出:“要引导和帮助少数民族群众摆脱封闭、单一的自然经济状态,向商品经济发展,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今后扶贫资金要重点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扶持他们兴办乡、村两级经济实体,增强民族地区经济的‘造血功能’。要提倡科技扶贫,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和能人,让畲族群众掌握一些实用技术。”
——发挥自身优势。习近平指出:“要充分利用民族地区同其他地区的自然地域分工条件,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根据民族的特点建立自己的‘种、养、加’的经济模式。比如办好庭院式经济,按户创建小果园、小茶园、小山村、小池塘,大力发展乡村企业等。”
建设好农村党组织。没有强大的党组织,就不能保障政策的落地生根。习近平指出:“要在指导思想上、组织保证上使党组织在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真正能站到‘前台’,真正能居于‘第一线’,而不是名不副实。实践证明,农村改革越深化,党组织的核心地位越要强化;脱贫越深入,农村第一线党组织的力量越要增强。”
在习近平的正确的、系统的扶贫思想指导下,宁德的脱贫率达到96%以上,“宁德模式”也很快在全国掀起了学习热潮。
回顾那些年习近平走过的扶贫路,他的扶贫情怀可见一斑,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又多次走过数省贫困区的绿水青山。“十三五”期间,在脱贫路上,我们要学习习近平当年的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坚持精神,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