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 小而美走向美而强(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时间:2018-10-15 10:26来源:大西北网-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厦门 小而美走向美而强(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


    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福建厦门,一座城在海上、海在城中的美丽城市。作为首批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改革开放40年来,厦门始终秉持“先行先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攻坚突破,为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探索了鲜活的实践经验。


    海风海浪依旧,旧貌已换新颜。如今,围绕经济发展高素质、生态环境高颜值的改革探索,厦门经济社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全市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280倍,财政收入增长817倍,城市人口增加300万。探索开路、先行先试,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窗口,厦门正从“小而美”向“美而强”大步前行。


    高素质--创新引领,构筑经济发展新高地


    把20万片石墨烯薄膜叠加,只有一根头发丝厚,硬度却是钢铁的200倍,比钻石还坚硬。被称为“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产业如今在厦门蓬勃发展。


    走进厦门火炬石墨烯新材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石墨烯产业发展相关的专业实验室一应俱全。“目前,火炬高新区内聚集着10余家产业化石墨烯企业,全省过半数进入产业化阶段的石墨烯应用企业也都集中在此。”厦门火炬高新区经济发展处处长彭军锋介绍,“我们先后投入5000万元购入专业设备,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厦门及周边地区企业提供技术检测、技术咨询和应用开发等服务。”


    “石墨烯产业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前期产品验证和后期市场开拓,都需要大量数据做支撑,但中小企业大量采购专业设备显然不现实。”朗纳科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霆仑说,“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的科技服务解决了这一难题,极大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


    “如果把石墨烯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和企业比作‘种子',那么,我们已经为他们准备好发展所需的阳光、土壤和水分。”厦门火炬高新区创新创业处处长倪杰表示,“我们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政策、资金、服务,打造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石墨烯创新创业生态。”


    “石墨烯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火炬高新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彭军锋介绍,截至2017年,火炬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营收占工业总营收比例达到84.9%,园区与石墨烯密切相关的新材料企业超100多家。


    厦门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特区发展的生命线、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着力推进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建设。


    2016年,国务院批准厦门以火炬高新区为核心区建设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两年来,厦门自创片区先行先试,率先推出69项创新事项,持续激发全社会创新主体活力和动力。目前,已有63项落地取得实效。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厦门自创片区已累计新落地产业科技项目236个。如今,火炬高新区已成为一批国内甚至世界细分行业“单项冠军”企业的聚集地:人脸检测技术行业领先的美图、票据识别技术位居全球前列的商集……


    率先在国内对标世界银行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评估体系,率先推行“多规合一”并拓展应用于审批流程再造,率先形成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创办经济特区以来,厦门大胆实践、大胆突破,跑出特区发展的“厦门速度”:从1981年到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5.9%;实现了从以“三来一补”加工贸易为主的传统制造业,向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和以软件信息、金融、商务等为主导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转变。2017年,厦门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4241亿元,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1%.


    高颜值--生态环保,培育践行绿色新生活


    早上7点多,家住湖里区翔鹭花城的孔春华提着两袋垃圾下楼,分别投放到绿色和橙色的垃圾桶内。对她来说,给垃圾分类已经习以为常。“开展垃圾分类以后,小区的苍蝇老鼠少了,环境变得越来越美。”孔春华说。


    在厦门,已经有近2000个居民小区,像翔鹭花城一样推行了垃圾分类,占比超过86%.红橙蓝绿四色垃圾桶,承载着这座花园城市对生态文明的孜孜追求。


    如今的筼筜湖碧波荡漾、白鹭翱翔,成为厦门高颜值的标志。而40多年前的筼筜湖是“臭名远扬”的“龙须沟”.


    20世纪70年代,修堤围海造田,导致筼筜湖变成基本封闭的内湖,加之周边大量污水、垃圾直排湖区,造成筼筜湖水质急剧恶化。


    1988年,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的习近平同志牵头,打响厦门治污的第一号硬仗--筼筜湖综合治理,明确提出了“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的20字方针。从全面截污控源,定期清淤疏浚,到落实“西水东调”和建设城市公园、环湖步道等治理措施,历经30年的不懈治理,曾经的臭水湖蝶变为“城市绿肺”和“城市会客厅”.


    “厦门蓝”是鹭岛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也是厦门人最引以为豪的一抹色彩。厦门在全省率先实施《轻微污染天气应对办法》,AQI超过50即启动各部门联防联控的应对预案。


    为了呵护山清、水绿、城美、天蓝的城市生态大环境,厦门数十年来努力作为,让“清新的蓝”“怡人的绿”成为厦门恒久的骄傲。


    如今,厦门生态文明制度日趋健全,制定了《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等30余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法规,还出台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行动方案,目前已形成48项改革成果。同时,厦门市全面推行生态文明建设“一票否决”,生态文明建设政绩考核权重提升到25%,并在全省生态环保目标责任考核中实现“三连冠”.


    高品质--人文之美,厚植城市文明新底色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每到周末,湖里区金安社区书院都会传来稚嫩的读书声,亲子国学课在这里举行。“80后”妈妈汪艳萍是亲子国学课的铁杆“粉丝”,一节课都不落。“国学教育让孩子变得更加知书达理,懂得感恩回报,社区书院已成了我们的精神家园。”汪艳萍说。


    从2015年起,集学习教育、文体活动、群众议事和组织孵化于一体的社区书院在厦门岛内外6个区蓬勃兴起。“目前,厦门市已建成267家社区书院,覆盖全市过半社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文明办主任陈高润说,“社区书院除了是课堂,还是居民协商议事的平台、培育精神文明的载体,有力推动了基层宣传文化建设和社区治理创新,促进了文明城市与文明市民共同成长。”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魂,将文化嵌入城市发展,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厦门以文化凝聚合力,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闽南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出一批市民熟悉的先进典型进行榜样引领,让文化的力量内化为文明自觉,常态长效。


    “改革开放40年来,厦门坚守独特的城市核心气质,形成了深厚的文明底色和特有的城市精神。”陈高润说,老人摔倒众人扶、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等文明行为已经内化为习惯,体现在举手投足之间。


    如今在厦门,每天有近万名“微笑天使”活跃在大街小巷,他们虽身着不同的制服,却头戴一顶同样的“小黄帽”,倡导文明交通,确保安全出行。这一顶“小黄帽”也成为城市文明的标志性符号。


    据“志愿厦门”平台统计,目前,厦门全市共有65万注册志愿者和3000支志愿团体,参与了超过1.4万个志愿项目。


    “厦门的高颜值除了外在美,更体现在人文素养之美。在厦门,最美的风景是人。”汪艳萍的话语中满是自豪。


    “厦门将继续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着手,内外兼修,进一步提升颜值,让老百姓感到越来越美丽。”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裴金佳说。


    《人民日报》( 2018年10月15日01版)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