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老了,想跟子女一起住吗?“还是不要住在一起的好,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生活。我和老伴也辛苦了半辈子,不想打搅子女的生活,同时更想有属于自己的晚年生活。”“我更愿意与子女为邻,彼此相互照顾,而不是同住一个屋檐下。”“与儿女同住,这个观念已经老了,我们更倾向于自己住……”俗话说养儿防老,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就是期盼晚年儿孙承欢膝下。但是,近年来,进入适婚年龄的青年往往要独自赡养2到4位老人,现实的压力等因素让部分老年人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依赖子女养老。那么,老人为什么不愿跟儿女一起住?什么样的老人没跟儿女住在一起?独居老人的生活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调查了兰州市内一些小区,老人们纷纷表示:不希望与子女住在“同一屋檐下”养老,希望有个人自由空间。
饮食和思想观念不同期盼分开生活
今年已经65岁的庞大爷与62岁的老伴居住在位于红星巷范围内的一个小区内。两位老人退休后的生活倒还算规律,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6时至7时进行晨练,随后结伴回家的二位老人则会去市场买一天所需的蔬菜等物品,再一同回到家中共进早餐。对于如今退休后这样平静的日子两位老人显得很满意。不过,这可让老人唯一的儿子郁闷了起来。庞大爷的儿子年过30,早已结婚生子,而能与父母同住,孝顺辛苦半辈子的二老则是儿子和儿媳妇最大的心愿,为此经济条件较好的儿子在结婚时就特意买了近200平方米的大房子,可无奈儿子怎么做父母的工作,父母不愿意住进200平方米的大房子里,享受三世同堂的生活,坚持住在只有6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中。
对于儿子与儿媳妇的困惑,二位老人显得很洒脱。庞大爷告诉记者,其实自己的儿子与儿媳妇真的很孝顺,一直想叫我们二位搬到大房子里与他们同住,可我和老伴真的不想同住一个屋檐下。而饮食上,我和老伴喜欢吃软糯的食物,但是年轻人不一定喜欢。我和老伴更喜欢清淡点的饭菜,但是儿子儿媳妇却喜欢吃火锅类的食物。作息也不一样,年轻人喜欢夜生活,我和老伴会看不惯。周末儿子、儿媳妇想睡个懒觉,但是我们却起得很早,并喜欢叫孩子们起来吃早饭,虽然是好心,而年轻人会不高兴。还有,我们这一代人过惯了节俭的日子,虽然现在生活比较富裕,但是我们还是喜欢算着过,而儿媳妇在花钱方面比较大手大脚,我们也看不惯。分开住,也是避免与孩子们产生矛盾的最好方式。有句话不是这样说的么:“亲戚远来香”,庞大爷小声告诉记者,其实在我们小区里经常出现婆婆与媳妇闹矛盾的情况,虽然最后还是住在一起,但是大家都不愉快。所以想想,还是不和儿女同住的好,只要孩子们时不时回家看看,或者在家里小住个周末,又享受了相聚时光,还避免了矛盾的产生,何乐而不为。
丰富社区生活便利科技为老人提供便利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社区服务、城市养老、民生问题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与此同时,兰州市各大街道与社区也在积极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为老服务模式。如:为了丰富辖区老年人的生活,满足社区日益增加的老年人需求,就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里,白银路街道落成了老年人“欢乐之家”——老年日间照料中心。随着“欢乐之家”的落成,白银路街道辖区的老年人忙得不亦乐乎。这不,白银路辖区居民——62岁老人王军,如今每天都在午饭过后走进老年人“欢乐之家”。在这里,王军每天都可以享受到免费的电子按摩椅的全身按摩。按摩结束后,他还可以翻阅这里的图书,或者和其他前来“欢乐之家”的老人下棋、打牌、聊天。老人王军说,有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真好,即使是天气不好的日子出来锻炼也不怕无处去,这里不仅设施齐全,而且还有工作人员的悉心照顾。
记者了解到,老人王军的老伴早年过世,但却一直坚持与儿女分开住,而孩子们为了照顾好老人的生活,更是选择在老人居住的旧楼院里买了婚房,过起了相互为邻的生活。为何老人宁可和儿女们做“邻居”也不同住一起呢?对于记者心中的疑问,老人王军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老年人晚年生活除了基本的物质保证外,最大的保证应该来自于精神,除了与孩子们饮食、起居等有差距外,如今的客观环境发展也在影响老人养老观念的转变。曾经,人们认为人老了,退休在家就是照顾照顾孙子、孙女,买买菜、做做饭,但是我并不这样认为。老人晚年生活最怕精神上的孤独。在与儿女正常的沟通外,我们做老人的更应该继续融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而不是一味地在家继续带孙子,煮饭什么的。现在我们所居住的街道、社区真的为我们老人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我们可以去给老人提供的场所去认识新的朋友,可以去参加各种为老年人举办的趣味活动,或者健身活动。还有,身边的虚拟养老院也很方便,独居在家的我们只要拨通一个按键,就可以享受到如送餐、保洁等便利服务。还有现在便利的网络生活,有时在家想念孩子时,甚至可以网络视频。
据悉,随着近年来人们对养老事业的越发关注,老年的晚年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精彩和丰富,与此同时,兰州市不断完善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通过为老人提供送餐服务、生活照料、家电维修、卫生医疗、保健康复、日常陪护、家政便民、心理慰藉、法律援助、娱乐学习等服务赢得了老人的信赖。
向啃老族说“no”老人坚持不同住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生儿育女是为了老有所养,子女原本是未来生活的指望。而现如今,有一部分年轻人却成了家庭的负担,父母的心病。他们在生活上已经独立,但因为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在经济上却依旧攀附着父母不放。人们把这一群体称之为啃老族。翻阅各大报道,关于啃老族的故事比比皆是。这些“啃老族”的年龄一般在20—30岁,有一定学历,要么处于失业状态,生活来源靠父母;要么已经就业,但仍然在经济上啃食父母的劳动成果,不能完全做到经济独立或者反哺双亲。不过,今天的老人们则大声地对啃老族说“NO。”
今年65岁的老人武军是个很有主见的老人,由于老人常年热衷锻炼身体,时至今日身子骨很是硬朗。武军老人有个女儿,今年刚刚30岁,未婚,按理说女儿没有出嫁,又在“家门口”就业,理应与父母同住,可是武军却将女儿“赶”出家门,鼓励女儿在外租房住。
说起让女儿在外租房独自居住,武军老人有着自己的用意。原来,早些年女儿大学毕业不久后,由于改不了娇小姐的脾气,一再因为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环境,而主动辞职,由于小时候儿女一直被宠爱长大,没吃什么苦,一想到出去工作要受气,索性在家呆着,不再出去找工作,在女儿心中即便自己没有工作,父母也不会嫌弃自己,也养得起自己。女儿的啃老行为,武军看在眼里,一边责怪自己早年对孩子的宠爱,一边想着该如何是好?索性,武军铁着心肠扮演起“铁石心肠”父亲角色。武军告诉记者,当自己发现女儿开始有了啃老的惰性后,很是着急。为了断了女儿不求上进的念头,他不再支付女儿零花钱,随后以女儿不规律的年轻人生活为由,将女儿赶出了家门。一下子失去父母庇护的女儿起初很埋怨父亲的这一做法,但是没有了家的保护的女儿变得坚强起来。当她领略到在外独自生活的不易后,小姐脾气改了,也知道赚钱的可贵,养家的艰辛,变得懂事起来。说起这段经历,武军的女儿由最初的埋怨父母,变成今天的感谢父母。今天,她依然坚持在外居住,不同的是她已经成功跻身为一家大公司的中层领导,有着很好的前途。
文化程度和经济基础影响老人居住状况
有儿孙陪伴在身边,每日享受天伦之乐,难道这不正是老人的心愿吗?通过连日来的走访,记者发现如今大多数60岁左右的老人是不愿和儿女一起住的,首先是不愿意离开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地方,不愿换环境。毕竟年纪大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低了。其次,有些老人不愿意和儿女过,是怕给儿女添麻烦。第三,老人和子女的生活习惯不同,特别是婆媳相处容易有矛盾。第四,现在老年人一般都有退休金,不愿和儿女绑在一起,而愿意享受自己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大多数老人不和子女住一起,但是有不少老人和子女住得很近,有住在一个小区的,甚至还有前后楼、上下楼、同一层的,相互能帮衬上。
根据介绍,如今在各个社区里有半数以上的老人是不愿意和儿女一起住的。其中,一般70岁以上、年纪较大的老人,或丧偶的老人愿意和儿女一起住,方便儿女照顾自己。而60多岁的老人大多不愿意和儿女一起住。另外,文化程度和经济基础也影响老人的居住状况。文化程度较高、经济基础较好的老人更愿意自己住。这部分老人更加追求退休后自己对生活的享受,他们提倡要继续融入到社会之中,或者是参加一些文体团队、公益组织组织的活动,或发挥余热被返聘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让自己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一位多年从事老年工作的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社会的转型和财富的积累,我们的家庭模式已由曾经几代人一起住的大家族变成了三口之家,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老人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如今,每个家庭里的老人文化程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经济收入不仅提高也相对稳定,这就使老人越来越追求独立,或更加追求自由空间多一点的生活模式,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让老人的养老观念发生了转变,从而出现了今天的老人不愿和儿女一起住的新局面,这也是如今一种新潮老人个性的表现,这和某个家庭、某个人的意愿无关,而是家庭结构的整体变化。
众所周知,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老人生活有着共同特点,就是长期住在子女或亲戚家中,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居所。一些基本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和矛盾。比那些有自己住所的老人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身体疾病。最根本的一个方法,就是让老年人拥有自己的独立生活空间。因此,采访中,众多老人纷纷表示,如果儿女能与老人有很好的沟通,定期联系,能够换位思考,彼此尊重,那么是否住在一起并不重要。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