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被公认为二十世纪东方文明的四大发现就是殷墟、甲骨文、敦煌遗书和本文所提的居延汉简。
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北部额济纳河流域绵延300公里,先秦时称“弱水流沙”(匈奴语),秦汉以后称“居延”.西汉武帝时,为了防御匈奴入侵,于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派遣强弩都尉路博德沿弱水(今额济纳河流域) 两岸修筑了防御塞墙和烽火台,并修筑了若干城、鄣、关、亭。居延古塞,是汉代交通要道的主要防线。当年因缺水而废弃,到如今,这里又因雨水奇缺才得以保存。
居延汉简有两次重要的发掘,最早发现汉简的是瑞典人斯文·赫定率领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他们于1930年在居延边塞发现了众多的亭燧障塞,并进行挖掘,在额济纳河的大湾、地湾、金关、破城子等汉代烽燧遗址中获得上万枚简牍,因为是汉代张掖郡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管辖区内的屯戍文书,所以称为“居延汉简”.从1972年开始,为期四年,我国考古界又在居延地区进行了为期四年的集中考察,并获得更为惊人的重大发现,共发掘出土汉简二万余枚,更为可贵的是其中包括完整的和比较完整的簿册七十多个。这是我国历来发现简牍最多的一次考古发掘,曾被誉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使“居延”一举成为汉简的代名词。“居延汉简”这个耀眼的名字,在世界考古界和史学界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居延汉简有两次重要的发掘,最早发现汉简的是瑞典人斯文·赫定率领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他们于1930年在居延边塞发现了众多的亭燧障塞,并进行挖掘,在额济纳河的大湾、地湾、金关、破城子等汉代烽燧遗址中获得上万枚简牍,因为是汉代张掖郡居延都尉和肩水都尉管辖区内的屯戍文书,所以称为“居延汉简”.
从1972年开始,为期四年,我国考古界又在居延地区进行了为期四年的集中考察,并获得更为惊人的重大发现,共发掘出土汉简二万余枚,更为可贵的是其中包括完整的和比较完整的簿册七十多个。这是我国历来发现简牍最多的一次考古发掘,曾被誉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使“居延”一举成为汉简的代名词。“居延汉简”这个耀眼的名字,在世界考古界和史学界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调研指出:汉代曾在居延地区设立了张掖郡肩水和居延两个部都尉(汉代相当于省一级),还设立了1个农都尉和1个张掖属国都尉,共有4个都尉,一定储藏着丰富的汉简资源。现在对居延汉简的发掘只是冰山一角,如果把发掘范围扩大到整个都尉系统,汉简出土的数量要多得多,内容也重要得多。
居延汉简是取之不尽的国学资源,不仅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也是光彩夺目的书法资源。简牍不仅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字的变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字资料,而且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居延汉简》多为汉代之物,因此书体基本上为隶书章草,属于章草的范畴,作为应用工具的文字,不得不追求简易速成,草率急就,即是隶书的速写。从字形上看,有的字形工整,结体严谨,极有东汉史晨之韵;有的轻灵飘逸,烂漫多姿,似为《乙瑛》之教本;有的敦厚朴茂,端庄古雅,颇似后来《张迁》的风格。《居延汉简》用笔自然简洁,章草简册,运转流畅,衔接自然,粗犷朴实,变化流速而不拘束。大部分文字形态变化很大,自由奔放,无造作之感。有的若篆若草,浑然一体;有的波磔奇古,形意俱足;有的敦厚朴茂,风韵飘逸,形成了汉代书法艺术绮丽多姿的景象。而这些《居延汉简》多为守卫在居延边防一带的中下层士吏和士卒所写。由此可见当时书法的整体水平是很高的。据微信凤凰书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