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杰作留传于后世,当不以所藏,害所将受,但往往被后人顶礼膜拜。倘若这些艺术瑰宝,一直被人深藏,秘而不宣,犹如一颗珍珠入匣,久不开启,便无人亲睹其美,它的辉煌也将被遮蔽。
在历代传世书法墨迹中,《平复帖》是一件重要作品,在半个世纪前,张伯驹和夫人潘素,经过一番商量后,将此宝帖无偿捐献给国家,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平复帖》在流传过程中,历经坎坷和磨难,终于找到了它最好的归宿。这应该是书法史上值得庆幸的一件事了。1941年前的某一天,张伯驹在上班的路上,被一伙绑匪劫持而去,伯驹夫人潘素十分惊恐,对方向潘夫人索要两百根金条,并说否则即撕票。张伯驹担心潘素为筹钱而变卖了《平复帖》,就让人传话说:宁肯死也不能变卖书法文物。之后,潘夫人将留存的首饰嫁妆等,换了钱赎出了伯驹先生。
1942年10月,张伯驹去西安旅行,将《平复帖》缝在棉衣里面,随身携带,唯恐有闪失。后来发生一件事情,却让人不解:1947年王世襄在刚认识张伯驹不久,想去张府观赏《平复帖》,张伯驹听说年轻人想研究这件杰作,欣喜之余,对王世襄说:不必到家来看,直接来取走,拿回家慢慢研究去吧。王世襄回忆这段往事时,说当时捧着这件稀世珍宝,内心很惶恐,又极为感动。《平复帖》在苦难岁月里保存完好,留传于世,不以所藏,害所将受。可以洞见张伯驹先生对书画收藏的淡定和超然。
西晋陆机《平复帖》,是迄今为止存世最早的文人书法之一。这件作品不仅书法高妙绝伦,更在于此帖出自大文豪陆机之手,明代董其昌看了《平复帖》,也连连赞叹,并在帖后书跋:“盖右军以前 ,元常以后,唯存此数行,为希代宝。”《平复帖》属于古老的草书--章草,近代着名学者傅增湘,评此帖“墨色有绿意,笔力坚劲倔强,如万岁枯藤”.透过《平复帖》,可以赏鉴西晋那个时代文人书法的最高水平,这无疑是今人的幸运,可谓眼福不浅。
如果站在书法的立场上谛视《平复帖》,古意斑斓,字形奇幻而瑰丽。数行章草从头至尾,一气呵成,毫无扭态和制作的痕迹。正是字里行间的率意简炼,甚至质朴得有些不易识读,难掩书迹放射出来璀璨夺目的光辉。如果从书法实用角度来观照,《平复帖》是秃笔作文稿,满纸狼籍,云烟苍茫,不具备一定审美能力的人,会产生疑惑。关于《平复帖》的释文,张伯驹与启功二位先生也有不同的看法。启功释文“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张伯驹却释为:“彦先羸废,久难平复”.启功释文“已为庆承,幸乃复失,自躯体之美也”.张伯驹释为:“已为暮年,幸为复知,自躯体之善也”.当然今人研究《平复帖》释文,仍是以启功先生所释为准,前人留下的释读《平复帖》公案,还很难找到一个完全正确的标准答案,这也为该帖留下诸多神秘,生发无限的艺术联想,使得《平复帖》更加耐人寻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