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中与韩国民主之路

时间:2011-12-27 18:09来源:新民周刊 作者:林光耀 点击: 载入中...
  1987年,颁布了第六共和国宪法,这是韩国漫漫民主路上的里程碑。

     金大中走了。除了争议中的“阳光政策”,他在韩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作为,也成为公众缅怀的素材。

     金大中为韩国民主做了什么?

     初出茅庐

     金大中初涉政坛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在李承晚的独裁统治下,战后的韩国政坛乌烟瘴气,怀揣民主梦的金大中毅然站在了独裁者的对立面。1961年,金大中迎来了个人政治生涯的第一缕曙光,他参加了仁济地区国会议员补缺选举,并成功当选为国会议员。可好景不长,仅仅在他当选国会议员三天后,朴正熙便发动了“5·16”军事政变,解散了国会。这时的金大中,连国会议员的宣誓仪式都还没来得及参加。

     朴正熙上台后,对韩国依然进行着军事独裁统治。

     “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张琏瑰教授说,“他独裁的目的性很明确,即用独裁的方式来促进国家发展。他制定了国民经济计划,以此来促进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朴正熙接手政坛后,在肃贪上下了狠手。在李承晚执政期间,官员多半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朴正熙上台后便对旧的官僚体系进行了大规模清洗,矛头直指贪污腐败。他先后清洗了数万人,甚至连周六跳舞都被视作腐败现象而遭到打击。与此同时,他也提拔了不少有理想、有才干的少壮派军人和知识分子。朴正熙对官僚队伍的大换血直接导致了韩国政坛的巨大变革。

     与此同时,朴正熙对民主活动也抱着“零容忍”的态度,对政见异己者极力镇压,踌躇满志的金大中自然揭竿反对,逐渐在政坛活跃了起来。

     金大中与朴正熙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

     1971年,金大中首次参加总统大选就一举获得540万张选票,险些将以大规模舞弊手段谋求连任的朴正熙拉下马。当时就有评论认为,“如果有公正的选举机构监督,正确计算选票,金大中肯定当选总统。”

     历史没有“如果”。不过,纵使当时金大中成功当选,对韩国的发展或许未必是件好事。

     张教授指出,“就意识形态而言,金大中接受的还是美国的那套东西。”他在政治方面的最大主张就是反对军事独裁、实现民主化,具体的实施办法便是普选;但在经济方面,他并未提出多少具有建设性的构想。因而就当时看来,金大中的政见还是比较稚嫩的,反对现有制度但又提不出更好而可行的解决方案。他的主张虽然有利于韩国的民主化,但对于国家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却缺乏考虑。从这个意义上讲,金大中当时单纯的民主构想仍显得乏善可陈。

     与此同时,朴正熙对于韩国发展的贡献却可圈可点。他1961年上台时,韩国的经济落后于朝鲜。而20年后,韩国成了经济的“动力工厂”,韩国的钢铁、油轮和电视机大量涌入全球市场。这一经济奇迹使

     韩国人拥有了一种久违的自豪感,并尝到了经济呈两位数增长的甜头。

     由此可见,那时的金大中还不够成熟,无论是作为“政客”还是“领导人”都尚欠火候。有人提出,独裁对于70年代初的韩国未必是件坏事,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英明的独裁比稚嫩的民主对于国家的发展来得更好。

     浴火重生

     金大中在总统选举中“公然挑战”朴正熙的“权威”,使得朴正熙决心不惜使用非常手段除掉这一眼中钉。虽然金大中的民主思想难以扼杀,但朴正熙至少要在肉体上消灭他。

     大选后一个月,在一次朴正熙蓄意制造的车祸中,金大中的座车被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撞飞,与金大中同行的三名支持者当场死亡。金大中虽在车祸中幸免于难,但受伤后留下的后遗症使得他步履蹒跚。

     大选后的第二年,金大中被迫流亡美国。1973年,金大中来到东京,出版了《独裁和我的斗争》一书,不料被朴正熙派遣的韩国中央情报部特工绑架,险遭灭顶之灾。幸好金大中和美国的关系不错,在美方的干预下才捡回一条命。

     1976年3月1日,金大中因同其他民主人士一同发布《三一民主宣言》而被朴正熙当局逮捕,被大法院判处5年监禁。

     朴正熙对于金大中等人的打压并没有削减开明群众对于民主的渴望。朴正熙遇刺后不久,全斗焕故伎重施,继承了朴的衣钵,成为了新一代军事独裁者。金大中经历了暗杀、监禁后,“反独裁、争民主”的顽强信念丝毫没有动摇,仍然在1980年5月16日奋起领导了著名的“光州民主化运动”。

     因为这一事件,金大中于次日再次遭到逮捕,并于当年11月被法庭以“阴谋内乱罪”判处死刑。在美国的压力下,金大中相继被改判为无期徒刑,20年徒刑,缓刑,并于1982年到美国“就医”,直至1985年才得以回国。

     在由“维宪政治”演变为“民主政治”的过程中,韩国社会充满了动荡与冲突,“光州运动”是其中最为激烈的一次。在今天看来,这一运动在韩国历史上的意义非同小可。

     “光州运动”以后,韩国民众的民主斗争变得“经常化”,这使得韩国社会早已存在的两极越来越对立,独裁政权势必会因民众的巨大压力而有所收敛。

     1987年,韩国执政党终于与反对党达成协议,颁布了第六共和国宪法,这是韩国漫漫民主路上的里程碑。这部宪法取消了总统宣布紧急状态和解散国会的权力,并规定总统实行直接选举,只能一任,任期五年,从而限制了总统专制的可能,从法律上保证了民主制度的实施。

     虽然金大中在1987年和1992年的总统选举接连败给对手,直到1997才当选,但在这十年间,金大中扮演的更多是“政客”而非“民主斗士”的角色,因为他怀揣多年的民主梦在1987年新宪法颁布之时就已经基本实现了。

     这只韩国政坛的“不死鸟”,终获“重生”。

     征途漫漫

     韩国的民主虽已步上正轨,但民主征途依然漫漫。

     朴正熙对于独裁曾这样辩解:“韩国的许多现实没有为西方世界的政治家所理解,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之所以未能从理论上说服批评他们国家的西方舆论界,是因为发达的西方国家难以理解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方面所承受的巨大的压力,发展中国家控制经济是为了避免大起大落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对超级大国来说无所谓。因此,韩国不能为了装潢宪法的门面,而把自由镌刻在大理石上拼命标榜,人民在晚上睡觉前要吃饱肚子,自由并不能解决饥肠辘辘的问题。”

     此语虽有诡辩之嫌,但也并非全无道理。理想的民主不一定就能在现实中行得通,还得结合本国国情考量。当年韩国的国情是经济落后,民众贫困;而今天韩国的政党建设及政客自身依然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韩国的政党存在的时间很短,变化很快,不少都只存在三四年,七八年就算是“有历史”的政党了。在韩国民主化的过程中,利益集团分化非常厉害,党内也有不同派别,政党的组织也相当松散,缺乏统一的、长期存在的党派。在过去的政府当中,此种弊病司空见惯:执政党专横武断、缺乏耐心,反对派故意掣肘、中伤诽谤。韩国的政治灵魂还没有真正改观,政治党派的各持己见、唯我独尊几乎成癖。

     张琏瑰教授进一步指出:“在韩国,普遍存在着先有党的领袖后有党的现象。只要一个人有威信,并且有追随者,就立即成立一个党。领导人不在了,党也就不在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党派之间的掣肘、扯皮在所难免。这大大降低了行政效率。

     除了政党建设,韩国政客自身也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

     近几年,韩国政坛有个“386世代”的说法。“3”是指他们的岁数大都三四十岁;“8”是指上世纪80年代,即他们上大学时,韩国独裁统治逐渐转向了民主政治;“6”是指他们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386”人士大多积极参加了当年的民主运动。他们主张社会正义,代表社会进步的力量,而与亲美的保守势力针锋相对,大多成了今天韩国政坛的核心人物。2003年卢武铉上台时,总统的参谋班子大多数是“386”人士,卢武铉称他们为“改革的核心力量”。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民主之风吹遍韩国,但“金权政治”的阴霾却挥之不去。目前的韩国仍难以从根本上摆脱固有文化与旧政治体制的影响。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李白的“大话”与“大数据”
  • 年羹尧与龚自珍旧邻今何在
  • 沈从文与太白像的完成
  • 为何张爱玲与胡兰成没举行婚礼?
  • 中国帝王与王朝之最
  • 牛僧孺与“伊阙奇案”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