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徐剑梅
不到4个月时间里,中美两度举行亚太事务磋商,“把问题放到桌面上来谈”。中美这一最新互动,意味深长。
毋须讳言,最近这段时间,美国做了不少损人未必利己的事情。7月,奥巴马向达赖敞开白宫大门;9月,宣布对台新军售计划;10月,美国会参议院启动议案,意图逼迫人民币加速升值。美方违背了两国建立合作伙伴的精神,中美关系的总体发展因此明显受到干扰。
在这种情况下,中美高层继6月夏威夷首次磋商之后,再度在北京对话亚太事务,零距离“热议”美对台军售及人民币汇率等中美之间敏感问题。一方面,这表明中美亚太事务磋商机制诞生时间虽短,但地位相当重要,已成两国处理重大分歧、就双边关系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平台;另一方面,两国的重视态度及新机制的议题设置,清晰传达出这样的信号:良性互动、妥处分歧,有效协调应对亚太地区和国际事务的挑战,仍是两国共同致力的目标,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发展的大局没有改变。
中美在亚太地区拥有广泛而重要的共同利益,也各自拥有广泛而重要的影响力。奥巴马入主白宫后,打出“重返亚洲”旗号,战略重心向亚太倾斜,亚太合作成为中美全球合作中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此,中方立场是明确的,正如今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期间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所言,中国欢迎美国作为一个亚太国家为本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努力。
中国期望与美国共同立足亚太,努力构建在亚太相互包容、良性竞争、合作共赢的互动格局。但是,中美在亚太事务上开展合作,基本前提之一是双边关系能够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不受过多过分的干扰。当然,任何国家对国际和地区问题的看法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更何况这样两个全天候、全方位地进行全球性接触、双边关系具有重大全球性意义的大国,这正是双方需要加强交流和协调的原因。
尽管如此,不管国家大小和亲疏程度,国与国相处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那就是尊重和理解彼此的核心利益关切,少砌隔阂之墙,多架沟通之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曾说,中美关系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果真能将这八字箴言贯彻到行动中,相信美方自会重新考量对台军售等在两国关系中毁路拆桥的不智之举。
今年以来,世界似乎格外不得安宁。中东持续动荡,欧债持续纠结,西方社会频现社会抗议风潮,非洲多国与粮食危机苦苦斗争,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加大。当此之际,如果最具发展生机和活力的亚太地区也出现紧张对抗和恶性竞争,不仅将严重损害相关各国的国家利益,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冲击后果更不堪设想。
反过来说,只要亚太保持稳定与繁荣,继续带动全球经济增长,世界即使局部动荡加剧,也不会脱离和平与发展的总体轨道。因此,在世界的“多事之秋”,中美在亚太地区加强良性互动,拓展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可能出现的分歧,必将成为亚太与世界稳定与繁荣的有力保障,善莫大焉,功莫大焉。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