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谈读书与治学

时间:2011-12-28 16:34来源:未知 作者:程晓东 点击: 载入中...
 有一次, 杨振宁 回忆他出国留学开始时的一段经历时说: 

  1943年,我在取得物理学硕士学位后,考取了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生,1945年11月到了美国,成为芝加哥大学研究生。出国时,我已深深感觉到自己对实验接触得太少。因此,当时的愿望就是一定要写一篇实验论文。于是我找到艾里逊教授,在他的实验室做研究工作,造一套40万伏的加速器,这在当时是相当大的。我在实验室工作了18个月,领略了做实验的人的价值观。另外,更重要的是,我发现自己的动手能力不行。当时实验室有个笑话:凡是有爆炸的地方,一定有杨振宁。 

  有一天,泰勒教授来找我,说:你的实验是不是不太成功?你不必坚持一定要写实验论文。你已写了理论论文,就用这篇论文作为毕业(博士)论文吧,我可以做你的导师。我听了这话很失望,想了两天,决定接受他的建议。这也是我今天为什么不是一个实验物理学家的道理。 

  后来, 杨振宁 回国访问上海交通大学时谈到:中国的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甚至研究生,读书型的多。中国的层层考试对会动手但不一定会考试的学生十分不利。为了给这些学生鼓励并解决他们的升学问题,杨振宁和香港亿利达公司董事长刘永龄先生商定,设立“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鼓励中国青少年学生发展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杨振宁任评委会名誉主任。当年发明奖一等奖由上海市南市区十六中学高三学生张今获得,他发明的“多层次太阳能热水器”构思巧妙,可以在-6℃下,只花5分钟就烧开8毫升水。可在高考考场上,他以12分之差而名落孙山。后来,上海大学破格录取了他。 

  事后,《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杨振宁,问及我国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差的主客观原因时,杨振宁答:中国人历史上很能动手的,古代就有了著名的四大发明,但后来在固步自封的情况下,中国大大落后了;而且,中国的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不感兴趣,也没有动手的条件,结果使得中国的学生觉得最好是念理论,不宜于动手。美国则相反,学生喜欢动手,学校和家长鼓励,因而学生创新思维活跃。正是有鉴于此,我才倡导建立青少年发明奖,鼓励中国青少年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杨振宁说,中国人并不是天生不会动手的。 

  1987年4月,北京大学礼堂举行“吴健雄物理学奖”颁奖大会。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在会上介绍此奖建立的经过时说,中国学生大都埋头读书,善于考试,但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不够。杨振宁教授为了鼓励中国学生加强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建议设立一项实验物理奖,并提到了吴健雄女士——她以物理实验的杰出成就而闻名于世——杨振宁、李政道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就是吴健雄组织实验得到证实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美国总统“暑假”都读什么书
  • 听一位长者谈各色人物
  • 季羡林善于利用碎片时间读书
  • 谢安从容面对桓温谈笑风生 巧言撤去埋伏的刀斧手
  • 汪辟疆的读书“四法”
  • 朱谦之与蒋梦麟谈论废止考试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