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申遗,靠谱吗?(2)
时间:2011-12-28 19:55来源: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然而,蜀道文化线路的现状仍然令人担忧。尽管委员和专家们坚信水淹石门那样的错误不会再犯,但是令人扼腕的是,由于沿线各处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尚有偏差,蜀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仍在被侵蚀。
在陕西省汉中市,对被水泥砖包裹得严严实实、比原址高大许多、中间立有花岗岩韩信塑像的拜将台,专家们无不摇头叹息:“这与主题公园何异?!”对于这种不正确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刘庆柱批评道:“脸上有皮肤病,怎能先美容?”
与这种“保护性破坏”造成的不良影响一样严重的,是不负责任的过度旅游开发行为。在有些地区,假古董就可以成为遗产构成的观念根深蒂固,一路上“假的比真的多”。每每谈及此,大家都痛心疾首。
在四川广元的剑门关下,一条仿古的小径袅袅绕绕地延伸到关口,而真正的蜀道却湮没在半人高的荒草中,没有任何标识;更甚者,距关口不远处竟建了一个休闲广场。“怎可放着真正的蜀道不理,却建条公园小路?剑门关以险峻著称,怎会是如此休闲之态?!”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孙华的气愤之情溢于言表。
另一方面,由于蜀道文化线路原初的重要历史作用已经基本丧失,加上数千年风雨飘摇,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令人担忧。一些历史建筑年久失修,一些考古遗址被不合理占压,一些古道遗址被现代道路所取代,亟待抢救保护。
同时,调研组也注意到,随着跨地域的交通道路、市政管网、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展开,蜀道文化线路被切割得四分五裂,整体性保护受到挑战。另一方面,区域范围内电力、通讯、天然气管道的建设,以及工业生产、农业灌溉、林木种植、矿业开采等,都经常出现对蜀道文化线路造成破坏的现象。
难怪张廷皓慨叹:“蜀道这一人类历史的奇迹已经相当不完整了,有些地点已经很不真实了。存亡续绝是我们的使命!”
蜀道现在能申遗了吗?
回答是否定的。
虽然蜀道文化线路的遗产价值毋庸置疑,虽然国家文物局亦明确表示支持其申遗,但与丝绸之路、大运河相比,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还相当薄弱。
通过调研,专家们认为,蜀道文化线路首先以现存各个历史时期的道路遗存为主线,不但包括在交通、军事、商贸、文化、宗教等方面与蜀道密切关联的古关隘、古渡口、古城寨、古寺庙、古邮驿、古客栈、古桥古塔、行道古树等,而且包括沿线城镇结构、山水格局,以及民俗文化等。
然而,现在“连最根本的家底还没摸清”,“蜀道目前面临的基础性研究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如是说。清华大学国家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吕舟认为:虽然这是目前最大的问题,也是困难最大的工作,但“专项调查和科学研究是蜀道文化线路申遗的基础条件。”调研组建议首要任务是组织力量做好资源调查、价值认定,也就是罗哲文所说的,“让蜀道由书面价值对应为真实可见的现实存在”。
针对蜀道文化线路的复杂性,多位委员和专家不约而同地建议: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科学研究。大家认为,作为新型文化遗产,蜀道文化线路保护和申遗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等与之相关的科学和技术。调研组还多次强调,目前必须加大对蜀道沿线重要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力度。单霁翔解释说,这种“抢救性保护”包括对于古代建筑的保护修缮,对于考古遗址的保护展示,对于文化景观的保护整治,对于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征集等。同时他建议,应实现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的有机结合,切实防止城市化加速进程中,大规模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对蜀道文化线路遗产的破坏。
委员和专家们坦言:申遗只是过程,保护才是目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指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蜀道文化线路保护与申遗工作,把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作为蜀道保护与申遗工作的重要理念。正如在调研中形成的《广元共识》强调的,要正确处理好蜀道保护、传承、发展与申遗的关系,把抢救和保护始终放在第一位,申遗是为了更好的保护,保护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责任编辑:鑫报)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