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

时间:2011-12-28 21:49来源:新华副刊 作者:周思明 点击: 载入中...
既尖锐泼辣,也积极昂扬——评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

 

  

 

 

 

 

    近日,被称为“中国第一反腐剧”的国家话剧院排演的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在全国各地巡演。从深圳上演情况看,票房虽不能称以“火爆”,但却赢得观众发自内心的感动和掌声。不少深圳观众表示,“这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主旋律能排成这样不容易”。的确,话剧《斗争》(简称,下同)具有很大的现实冲击力,其敢于干预生活、敢于讲真话,大胆地、真实地、不留情面和余地地撕开生活的假面的政治魄力与艺术胆识,其通过审丑转而抵达审美之境界等等多重值得总结和研讨的因素,都着实令人击节与欣喜。

 

 

 

    我以为,《斗争》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有着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它不虚美,不隐恶,讲真话,扬正气。特别的是,它打破了既往文艺作品不敢表现军队内部的错综复杂矛盾的习惯,直接切入这个敏感地带。这个话剧讲述了军队大院里某省级干部何光明一家人,在除夕夜团圆时刻所发生的一系列亲情与国法、金钱与良心、信仰与现实短兵相接的交锋故事。初看这部戏,可能会感到一丝平淡简单:传统的“三一律”结构、零大腕阵容,剧情也不够惊奇娱乐,但你一定会被该剧强烈的批判性,以及大量取自现实生活的精辟台词所吸引。譬如,剧中人物何二明历数社会腐败黑幕:“这有什么呢,不就是那个什么贪污腐化,行贿受贿,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官商勾结,暗箱操作,公款吃喝,公费旅游,收红包,拿回扣,包二奶,养小蜜的事,那都是电视和互联网上比比皆是的事。”剧中人物周小剑痛斥:“在我们乡下,凡是好事都被那些乡里县里领导的儿子、孙子和七姑八大爷占着。别人不敢开的矿他们都敢开,别人不敢伐的树他们都敢伐。老百姓要想告他们,公安法院全都跟他们勾着,没处申冤啊!”又如:“那时候(改革开放前)天是蓝的,没有那么多污染,理发店是理发的,医生是不收红包的,学校是不挣钱的,照相是穿衣服的,牛奶是可以放心喝的。”……这样写实诙谐的台词令观众每每会意地鼓掌叫好,大呼过瘾。剧中有段周小剑说自己大别山老家房子被强行拆迁的情节,让不少现场的观众心酸落泪,该剧所突出表现“社会的恶习”与“曾经的纯粹”之间的残忍较量,成为了本剧的最大戏剧冲突与看点。在《遗嘱》一场中,将何光明老人眼中最崇高的生命价值一一罗列,坚持、责任等。这正是现在所缺失的,人们离信仰渐远,离诱惑很近,如同何光明老人不时出现的闪回式“幻觉”,其实是在对信仰的不断捡拾。身体的病患可以依靠科技来医治,但人类面对灵魂的残缺,却永远无法找到可以安装的“义肢”。纵观我国近些年的一些主旋律文艺作品,少有针砭时弊之作。创作者似乎都在有意回避现实,以为讲主旋律就不能揭示问题。这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该剧无疑将一些人的掩耳的手拉开了,将蒙眼的黑布扯了下来,大胆尖锐地提出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斗争正未有穷期”,反腐败绝非“最后的斗争”,而是“永恒的斗争”。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人民日报评论员: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 网络文学:“生意作品”不能没有“深意”
  • 李玉刚:不要一提起我就只想到《新贵妃醉酒》
  • 感恩教育总靠洗脚?评论:教育方式或黔驴技穷
  • 赖声川:《宝岛一村》演的不仅是眷村
  • 影评人赛人:看电影要看整体 不能着急跟电影共鸣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