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蒙哥大汗于1258年率蒙古铁骑进犯四川,次年2月兵临钓鱼城。据《元史》记载:负责任的蒙哥亲临钓鱼城下督战时被城头宋军发现,于是抛石机集中向他发射。蒙哥被密集的炮石砸成重伤,7月率军撤离钓鱼城,行至金剑山温汤峡(今北温泉)逝世。钓鱼城一战,不仅迫使彪悍的蒙军北撤,让奄奄一息的南宋王朝苟延残喘了几年,还导致整个欧亚战局得以缓和,世界历史因此而改写。所以,钓鱼城作为“英雄之城”一直享誉中外,甚至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上帝折鞭处”。
图一:重庆合川区钓鱼城远眺(来源:资料图)
图二:原定“南水军码头“的发掘现场
图三:钓鱼城城防示意图
图四:正在发掘中的南一字城东墙
本文摘自:《广州日报》2010年8月7日第B13版,原题:《“英雄之城”固若金汤改写世界史》
钓鱼城宋军砸伤大汗蒙哥重创蒙古铁骑
古城遗址经十余年考古发掘真面目逐步清晰
“杨过低头避过,飞步抢上,左手中早已拾了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块,呼的一声掷出,正中蒙哥后心。杨过这一掷劲力何等刚猛,蒙哥筋舍骨断,倒撞下马,登时毙命……”这是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大战襄阳》中描述的蒙古大汗蒙哥之死,虽突出了大侠杨过的英雄形象,却偏离了历史。
原来,蒙哥大汗于1258年率蒙古铁骑进犯四川,次年2月兵临钓鱼城。据《元史》记载:负责任的蒙哥亲临钓鱼城下督战时被城头宋军发现,于是抛石机集中向他发射。蒙哥被密集的炮石砸成重伤,7月率军撤离钓鱼城,行至金剑山温汤峡(今北温泉)逝世。钓鱼城一战,不仅迫使彪悍的蒙军北撤,让奄奄一息的南宋王朝苟延残喘了几年,还导致整个欧亚战局得以缓和,世界历史因此而改写。所以,钓鱼城作为“英雄之城”一直享誉中外,甚至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上帝折鞭处”。
自1995年起,重庆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多次对这座令人肃然起敬的古城遗址进行了调查和发掘,惊人的新发现接二连三出现。这些发现不仅让古城的面貌逐渐清晰,还纠正了不少认识上的错误。
印证历史
坚守三十六年
重伤蒙古大汗
钓鱼山城,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东城半岛的钓鱼山上,西距合川城区约5千米,南距重庆市中区约63千米。遗址地处渠江、涪江与嘉陵江的汇合之处。从这里可沿着三条江河而上,前出至四川盆地东北部广大地区;可以沿着嘉陵江顺流而下,抵达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的四川盆地中心城市重庆,并可从重庆沿长江而下直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图一)。这座“英雄之城”攻防结合,耕战结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坚守了36年,直至南宋灭亡后守将举城降元。
南宋末期,随着蒙古大军侵入四川,占据了包括四川首府成都在内的半壁河山,宋王朝原先沿四川盆地边缘山区构建的防御体系土崩瓦解,南宋四川统治区面临着无险可守的局面。为了守住四川这个南宋王朝疆土的上游屏障,南宋王朝加紧了四川地区的防御部署,开始利用山河之险筑城设防,在四川境内三条纵向大江(嘉陵江、沱江和岷江)以及三江汇合后的横向大江即长江沿岸险要的地点修筑山城和水寨,将当时无险可守的州城和县城迁到这些山城和水寨中来,以遏制蒙古(元)军骑兵优势的发挥。从而建成了以山水城池为点,以江河为线,点线结合、相互策应的防御体系。而作为当时新合州城治所的钓鱼山城就是这个防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
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命甘闰在原合州钓鱼山山寨的基础上修建钓鱼山城。宝祐二年(1254年),王坚守合州时,又“发郡所属石照、铜梁、巴川、汉初、赤水五县之民,计户口八万、丁一十七万,以完其城”(元·无名氏《钓鱼山记》)。钓鱼城的防御设施因此更加完善。山城建成之后,将原驻合州的兴州兵移守钓鱼城,其后又陆续有“秦、巩、利、沔之民”来此城,一时“秦蜀之民,响应云集,众至十数万,屹然一巨镇”(明·何悌顺《新建王张二公祠堂记》)。景定四年(1263年),张珏守合州,再次加修钓鱼城。“(张)珏外以兵护耕,内教民垦田积粟;再期,公私兼足。”(《宋史·余玠传》)在历任钓鱼城守将的率领下,城中之民,在战事不紧迫之时,春天出城耕地播种,秋天又出城抢收运粮,依靠着农战结合,先后打退了蒙古(元)军的多次围攻,坚守该城达36年之久。这对于阻止蒙古(元)军东进的步伐,延长宋王朝的寿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在钓鱼城下受伤致死,蒙古第三次远征西亚北非的大军因此退兵,从一个侧面支援了当时亚非战场抵御蒙军入侵的斗争。这一偶然性事件因此成为世界中古历史重要的转折点。即使在元军攻克临安,南宋王朝名存实亡后,钓鱼城仍然坚守了三年。宋祥兴二年即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南宋宰相陆秀夫背负最后一个小皇帝赵昺投海后,钓鱼城守将王立才举城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