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渝中区巴县衙门老鼓楼遗址又有重要考古发现,考古人员从南宋夯土包砖高台建筑旁边挖出了20余枚石制精美炮弹。
钓鱼城发现的石制炮弹巴县衙门老鼓楼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投石器使用的“炮弹”
本文摘自:《重庆晚报》,作者:丁香乐,原题:《巴县衙门挖出南宋石炮弹 当年蒙哥就是命丧这种疯狂石头》
渝中区巴县衙门老鼓楼遗址又有重要考古发现,考古人员从南宋夯土包砖高台建筑旁边挖出了20余枚石制精美炮弹。老鼓楼遗址夯土包砖高台建筑系南宋抗蒙山城体系指挥中心及统帅余玠的帅府所在地。
渝中区发现的这批石制炮弹,同时也印证了南宋抗蒙山城作战体系中重庆的枢纽地位———同属南宋抗蒙山城体系的合川钓鱼城正实施保护的古战场南水军码头、南一字城墙遗址,此前也发掘出炮台和类似石制炮弹。蒙古皇帝蒙哥指挥钓鱼城之战时死于飞石,就是同样的石制炮弹。
施工挖出20余枚石炮弹
据渝中区文管所工作人员介绍,7月,考古人员在高台建筑西边施工时,挖出一窝石制炮弹,多达20余枚。记者估算每颗石制炮弹,直径约15厘米,重约两三公斤,圆滚滚如恐龙化石蛋。
这种石炮弹由投石机发射。投石机是一种古老战斗器械,已存在近3000年。南宋时期,投石机制造与战术使用到达高峰。宋代兵书《武经总要》中载:“凡炮,军中利器也,攻守师行皆用之。”介绍其中最大的需拽手50人,长达8.76米,一次发射石弹45公斤,发射距离超过500米。
专家介绍,巴县衙门发现的这批石制炮弹用砂岩打制,錾痕细密,个体浑圆,做工非常精致。炮弹的发现地位于余玠帅府,呈一窝形状,边上有古建筑遗迹。专家判断,这批炮弹当时可能主要是用于帅府衙门展示,起威吓等作用。
投石机夺命蒙哥大汗
据悉,同属南宋抗蒙山城体系的合川钓鱼城正实施保护的古战场南水军码头、南一字城墙遗址,此前也发掘出炮台和类似石制炮弹。钓鱼城发现的炮弹主要用于抵抗蒙军进攻,比巴县衙门这批炮弹稍大,重约5公斤,由投石机发射。史料记载,蒙古皇帝蒙哥指挥钓鱼城之战时死于飞石,就是跟这批石制炮弹相同。
1258年,蒙哥大汗挟西征欧亚非40余国威势,分兵三路伐宋。蒙哥亲率一路军马进犯四川,于次年2月兵临合川钓鱼城。蒙古铁骑所向披靡,但在钓鱼城遭遇顽强抗击,骑兵冲击无用,诱降、士兵搭架攀登攻击、挖地道偷袭等均不管用。
1259年二月三日,蒙哥亲督诸军战于钓鱼城下,决定亲临前线观察战况。据《元史·宪宗本传》记载,钓鱼城城头宋军发现了城外200米外蒙哥的青罗伞盖,于是让小型投石机集中发射,炮石交集,蒙哥身受重伤。七月,蒙军自钓鱼城撤退,行至金剑山温汤峡(今北温泉),蒙哥大汗逝世。
蒙哥逝世,蒙军被迫撤军北还,不但延续南宋寿命,还导致整个欧亚战局得以缓和,世界历史因此改写。西方史学家把钓鱼城称作“上帝折鞭处”。
击毙蒙哥飞石被发现
去年底,市文物考古所发布消息表明,正实施保护的钓鱼城古战场南水军码头、南一字城墙遗址,发掘出了炮台、石制炮弹等。专家认为,这与击毙蒙哥的炮弹相同。
地处嘉陵江河滩的水军码头上,长度超1米、呈长方体的青石随处可见。青石顺江岸缓坡分3层修筑,有平台5处。考古人员称为遗址二号平台的地方,发掘出约半人深的坑中,密密麻麻分布着众多卵石,似海碗大小。
市文物考古所副所长袁东山介绍,卵石就是宋军抵抗蒙军使用的炮弹,发射卵石的兵器是投石机。这种重约5公斤的卵石经投石机发射后,最远射程400米左右。被发掘出的堆放卵石的地方相当于弹药库,投石机位于不远处的炮台。
考古专家说,当时主要投石方式是通过城墙上的人喊话,操作投石机的士兵用调整步伐等方式校正射击方位等,听令投石。专家认为,史载击毙蒙古皇帝蒙哥的飞石,跟码头发掘出的石制炮弹相同。
据推测,巴县衙门发现的这批石制炮弹,材质为砂岩,虽与钓鱼城卵石制炮弹有所不同,但二者的发射工具应属同一种投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