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掩映下完好的一座将士坟
村民们在松林间集中收敛了大量遗骸
被野火烧得焦黑的泥土中,五六根苍白残骨散落于草木灰烬之中,远处的青翠松柏树下,十多个装满遗骨的瓷瓮排成一行,仿佛列队的士兵般守卫着战友们的安息之处。
1939年冬和1940年中,中国军队与入侵日军展开了两次粤北会战,这两场激战均以日军的败退结束。其中,第一次粤北会战的新丰“蒲昌之战”,日寇被我军击毙500多人,我军将士阵亡、伤重不治牺牲者也逾千人。一直以来,此战中我军阵亡将士遗骨埋藏处一直是个谜。
近日的一场大火,烧尽了翁源神背岭上丛生的杂草,令不少遗骨重现人间,从而这个埋藏半个世纪之久的谜团有了线索……
村民将白骨收敛置于林间
前天,记者随由韶关市资深文史学者组成的考察小组,踏足翁源神背岭,试图破解惨烈的“蒲昌之战”将士墓葬群的秘密。
神背岭位于翁源官渡镇的一条乡道旁边。近日,这个小山丘经历了一场山火,记者漫步岭上,可以看到五六根苍白残骨散落于草木灰烬之中,而放眼远处,可以见到山上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土坟微微隆起。
家住官渡镇的翁源文史作家刘广先告诉记者,早前曾经有几名广西的抗战老兵曾经来过当地,声称曾在当地与日军进行过一场惨烈的战斗,许多战友牺牲于此。老兵们希望能找到当时的战场,找到战友们的忠骨埋藏处。
为此,刘广先锲而不舍地进行了寻找,并最终在当地群众的指引下发现了神背岭。他指着松林深处十多个瓷瓮说:“前几年,神背岭下开了一条水泥路,工人们在施工开路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量遗骨。村里的老人们见状十分震惊,纷纷说这就是当年抗日将士的遗骸。村民们于是找了十多个大瓷瓮,将这些白骨收敛后集中放置于林间。”
村里的老人们说,自他们记事起就知道神背岭上埋满了“打日本时死掉的战士”。刘广先于是在附近村庄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后惊讶地发现,老人们称在神背岭一带,上个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曾建立起一个中国军队的战地医院。
老人们说,在激战的那几天里,每天都有大量的中国军队伤员被送到此处医治。其中有大量的战士因为伤重不治而牺牲于战地医院中。最后,中国军队便选择了在神背岭一带为牺牲战友们进行了安葬。
墓葬群排列如士兵列队般有序
村里的老人还说,这个墓葬群是由正规的工兵部队进行建设的。记者观察也发现,神背岭每个坟之间排列非常有序,就仿佛一队队士兵在操场上列队般排向远方。
刘广先走访了许多老人后了解到:“当时牺牲的中国将士都抬到了这里,由工兵挖坑,老百姓帮忙埋进坑里。普通的士兵墓前立一块木板,上面用墨水写上姓名和籍贯;低级军官,则用油漆书写;而高级军政人员,则用青石刻字。”
沿着土坟前行约600米的一处山腰上,多块长满了青苔的厚重青石从泥土间隐隐约约地探出了头。村民们指认说,此处当年曾矗立着一座高约6米的纪念碑,碑上有一个雕像,纪念碑上写着几个大字:“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可惜这座纪念碑于上个世纪中期被拆毁,石碑和雕像都不知所终。
荆棘丛中发现完好墓碑
尽管从当地村民的口中已大致还原了这座布满近千座无名墓葬的来历,但当年的墓碑、碑记、纪念雕像都早已荡然无存,有没有物证证明这一个个小土丘就是当年中国军队的阵亡战士掩埋处?
考察组一行前日在神背岭一带四处寻找着。终于在一座荆棘丛中,人们发现了三段残碑。拼合三段残碑,分明可见:“广东和平人”、“第十二兵站分监部第三派出所所员……之墓”、“民国三十年四月十……”的字样。
紧接着,在残碑不远处,人们又发现了一座基本保存完好的将士墓。记者看到,这是一座被满是倒刺的荆棘覆盖着的土坟,或许就是那丛生的荆棘保护着墓碑和坟堆未受破坏。
整座墓葬已被浮土掩埋了大半,仅余一小节石碑和一座数块石头掩映的土丘露出地面。热心的村民们清理了荆棘和浮土后,一座墓碑终于完整呈现。
从这两块墓碑上基本可以证实,这些墓葬是中国军队在1940年左右兴建。新丰县文史办主任张文聪称,史料记载的“蒲昌之战”可以印证村民叙述的那段历史。
但能不能由此就断定这些遗骨就是“蒲昌之战”牺牲将士的呢?文物专家表示,还有待找到类似当年士兵的遗物这样的物证来证实,方可下定论。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