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耀辰自称知道吴敬梓墓的具体位置
许耀辰在南京清凉山公园当了12年的临时工,晚上看门,白天保洁。60岁的老许守着一个秘密,这个秘密陪了他40多年。"《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葬在哪里,一直是个谜,连权威专家也不知道,只有我知道墓的具体位置。"许耀辰最大的兴趣就是读书,工作闲暇时,爱研究清凉山一带的地方志。他想将这个位置报告给文物部门,但希望文物部门先发奖金,以奖励他这么多年"义务守陵"的行为。但文物部门表示,得先考证出墓葬是真的,才能谈发奖金的事情。
网帖--
他知道吴敬梓墓在哪里
近日,西祠胡同的一则帖子引起文史爱好者的关注。发帖人称,南京四中校友聚会时,一位叫许耀辰的老校友透露,他找到了吴敬梓墓的具体位置,这则消息让在座的人都很吃惊。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是安徽全椒人,在南京生活多年,如今南京的夫子庙还有吴敬梓故居。可关于他死后的事情,记载并不详细。只知道他死于扬州,由侄子送到南京安葬。据说墓在南京清凉山,但从没有人找到过他的墓碑,就连最权威的专家也不知道墓的具体位置。
网帖中说,许耀辰在清凉山公园上班,是一名普通工人,看门兼做清洁。但他对文史兴趣浓厚,特别是对清凉山一带的地方志有深入研究。碰巧发现了吴敬梓墓,默默守护了多年。如今,吴敬梓墓的墓碑已经遗失,为避免吴敬梓墓再遭破坏,许耀辰当起了"守陵人".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去坟上看看,填土修葺,当起了"义务守陵人".
当事人--
我17岁时发现吴敬梓墓
在清凉山公园扫叶楼,面对快报记者,许耀辰说,他小时候就住在清凉山附近,1969年秋天,他上山捕鸟玩,追踪一只白头翁钻进了清凉山的一片乱坟岗,看到一座墓碑特别显眼。一根2米多长的石柱砸在坟墓上,墓碑被砸成两段。拼起来看是"皇清布衣吴敬梓之墓",因为石碑材质很好,所以风化并不严重,字迹清晰,只是碑最上面的"皇清"两字被砸断了。
当时,他已经看过《儒林外史》,也很敬佩吴敬梓。3个月后,他随家人下放到苏北农村,直到1985年才回南京。他说,"回南京后,我马上就去看吴敬梓墓还在不在,看到墓一点都没动,我就放心了。"后来,他又陆续去过好几次,每次去都会给吴敬梓墓培土添坟。可1997年后,南京所有公园进行景观改造,把无主荒坟的墓碑全部取下。当2003年,已是清凉山临时工的他再去看的时候,这里已经只剩下一个土堆。好在周围环境特征没变,他还能认出位置。
条件--
具体位置给奖金才能说
许耀辰介绍,根据古籍记载,他找到了一些关于吴敬梓墓的轶事。"吴敬梓在扬州过世后,由他的侄子金兆燕把他的棺材送回南京。吴敬梓生前并不富裕,但安葬他的时候,一个当官的朋友出了50两银子给他置办寿材,这在当时可是一大笔钱。"
许耀辰认为,正是因为这笔钱,吴敬梓的后事才能办得比较体面。坟墓的石碑材质考究,证明金兆燕办事很尽心,棺材应该也用了上好的木料,可能保存得还比较好。许耀辰和朋友说起过这件事,可事情传出去后,竟然有盗墓贼找上门来,想"买"下这个坐标,他当即回绝了。后来他就非常慎重,"坟墓的具体地点是秘密,除非文物部门找上门来,否则谁也不会说。"
朋友们倒也帮他联系过文物部门,但他认为,文物部门应该给自己一笔奖金。"我看了这么多年墓,不能没个说法吧?"他认为,付奖金,才能说明文物部门对自己的重视、对吴敬梓墓的重视。
学者--
他说的很可能是真的
一位研究南京地方志的学者认为,许耀辰说的这个发现具有较高可信度,因为许耀辰描述的墓碑大小,断裂痕迹与他了解的吻合。"我从另一个人口中,了解到一模一样的情况,就连坟周围的环境,也说得很相似。可另一个人只是看过,已经讲不准具体位置。"他认为,许耀辰的发现具有很高价值。
安徽全椒吴敬梓文化馆原馆长严仍宁认为,根据文史记载,吴敬梓墓可能在清凉山,也可能在雨花台。单凭许耀辰的叙述,不能最终确认。严仍宁指出另一个办法,他认识两支吴敬梓的后人,可在开启吴敬梓坟墓后,可以通过比对后人DNA,确认墓主身份。若是对后人身份存疑,也可以与全椒吴敬梓祖坟里的遗骨进行DNA比对。若证明是真的,那算是解开文史界一大谜题。许耀辰对DNA鉴定很期待,他也认为,这是最有力的证据。此外,他还介绍,自己有办法找到墓碑,只是暂不方便透露细节。
文物部门--
得先证实才能谈奖励
文史学者的想法,在考古人员看来未必可行。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岳涌介绍,DNA比对要求颇高,骨骼需要无污染,现在还不清楚这个墓保存情况如何。考虑到吴敬梓墓的年代,很可能无法准确比对。除非发现坟墓中有印章、砚台,上面刻着吴敬梓的名字,才能说明问题。
岳涌表示,不仅技术上难操作,就连发掘也不容易。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古墓发掘需要国家文物部门的批准,而且不主张主动发掘坟墓,考古人员主要做抢救性发掘,只在坟墓遭到破坏或遇到重大工程不得不迁移时,才做发掘。
南京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也说,许耀辰要求先付奖金后发掘求证的模式,无法操作。通常,先得证明吴敬梓墓是真的,文物部门才可能发奖金,而奖金数额通常也不会太高。工作人员表示,如果许耀辰愿意有心保护文物,可以向文物部门说明具体地点,进行文物登记,古墓埋在地下,同样也是一种保护。
网友声音
@balaga
听介绍,好像马上就能挖到。
@水杉树前
胡适先生曾说,"安徽第一个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櫆,也不是姚鼐,而是全椒县的吴敬梓。"安徽全椒建有吴敬梓纪念馆,南京秦淮河畔桃叶渡也建立了"吴敬梓故居".
@泛舟日月潭
清凉文化就是金陵文化的发源地!他就是草根清凉文化守望者--许耀辰!到清凉山别忘了到扫叶楼找他哦!
@馨怡2009
值得敬重的清凉文化守护者。期待!!
延伸阅读 吴敬梓与南京
吴敬梓,字敏轩,改字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别署秦淮寓客。安徽全椒人,33岁移家来到南京,一直居住在秦淮河畔,故自号"秦淮寓客".在南京生活期间,吴敬梓创作了不朽名着《儒林外史》,书中就有大量的篇幅涉及到南京。54岁时,吴敬梓客死扬州,但身后依然归殡南京,足见他对南京的深切眷恋。
吴敬梓与清凉山
吴敬梓究竟葬于南京何处,古今说法不一,一说葬在清凉山,一说葬在雨花台以南的花田。但大多数学者都持吴敬梓归葬于清凉山之说。近代学者王冬饮在日记中有"吴敬梓墓道在清凉山北坡丛林中"之语。近代着名画家高希舜曾在《湘报》上撰文说,吴敬梓墓在清凉山,"墓约四尺余高,荒草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