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第七天》被批平庸剪报

时间:2013-07-11 10:15来源:大河报 作者:梁宁 点击: 载入中...



  花开一度,声落两极。《第七天》上市20多天以来,诸如"是振聋发聩的墓志铭还是网络时代的平庸剪报?是七年磨一剑的强势回归还是匆匆草就的滑铁卢?是用小说做武器与现实的近身肉搏战还是批判制度的道具、承载段子的玩物?"的类似争论一直在继续。


  无论如何,纯文学作品能引发如此强烈的争议在当下已属少见,对文学的关注本身也是一种意义所在。在7月3日北京举行的《第七天》作品研讨会上,面对各界质疑,余华也首次做出回应:"假如要说一部最能代表我全部风格的小说,只能是这一部。"



 

  荒诞叙事,为了更快地抵达现实


 


  为什么选择七天讲故事的形式?小说家在写现实的时候,是需要这种近还是需要一种距离?


  余华:作家如何叙述现实是没有方程式的。是近还是远完全取决于作家的不同和写作的不同,不同的作家写出来的现实也不同,就是同一个作家,在不同时期写下的现实也不一样。但是必须要有距离,在《第七天》里,用一个死者世界的角度来描写现实世界,这是我的叙述距离。《第七天》是我距离现实最近的一次写作,以后可能不会有这么近了,因为我觉得不会再找到这样既近又远的方式。一直以来,在《兄弟》之前,我就有这样的欲望,将我们生活中看似荒诞其实真实的故事集中写出来,同时又要控制篇幅。然后我找到了这个七天的方式,让一位刚刚死去的人进入到另一个世界,让现实世界像倒影一样出现,密密麻麻地出现,而且要让它们的身影十分清晰。



 

  新闻串烧,无法逃避的碎片时代

 


  小说中很多故事来源于很多新闻,是有意的收集还是无意的积累?小说出版之后出现了两极的评论,有人说是中国版的《百年孤独》,也有人觉得是你最烂的作品,像是"新闻串烧"和"段子手",你怎么看这种说法?


  余华:我们的生活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发生在自己和亲友身上的事,发生在自己居住地方的事,发生在新闻里听到看到的事等等,它们包围了我们,不需要去收集,因为它们每天都是活生生跑到我们跟前来,除非视而不见,否则你想躲都无法躲开。我写下的是我们的生活。


  还有评论家觉得,余华的语言才华未在新作中发挥尽致,有仓促的感觉,你觉得呢?余华:这部小说可能跟《兄弟》有一点不一样的骂,《兄弟》有时候故意追求语言的粗俗,因为有的时候需要粗俗,你想李光头能说文雅的话吗?那肯定不是李光头了。我说《第七天》语言肯定没人骂了,但是一样有人骂,有人说语言怎么苍白,语言枯燥无味,白开水一样的语言,确实我没有想到语言也有人骂,因为这个小说的语言我非常讲究的,我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尤其到一校、二校的时候,改动的全是语言。


  《第七天》的评论可谓两极分化,和上一部作品《兄弟》似乎有着相同的命运,如何看待这种争议?


  余华:其实《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出版时也有很大争议,只是那时的争议局限在文学界,那时媒体不关心文学,更不会关心我,也没有网络。《兄弟》出版的时候媒体关注文学了,也关注我了,而且有网络了,所以争议被放大。这次《第七天》出版,有微博了,争议更加放大。我知道我一出新书肯定有人骂,但是我觉得这是好事,不是坏事,因为关注你的人多,肯定骂你的人也多,不可能大家都说你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说话的权利。


  以上文字由记者梁宁整理而成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余华:对当下社会的不平衡 我没有找到出路
  • 余华评《第七天》:借尸还魂 书被盗版是应该的
  • 余华小说创作简论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