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空间的构建滞后
灵异"大师"最多的时候,一定是社会生活最不可预测的时候,人们的需求强烈,但供给却非常贫乏,所以骗子才能得手。
北京晨报:权贵的精神需求很大,但"大师"的产品却很低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
李河:几十年来,社会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化都很剧烈。但是相对应的,精神空间的构建却很滞后。人们的精神需求由谁来满足,由什么来满足?以往政治、资本的掌握者和精神产品的提供者同为一体,但这是存在问题的。你要求别人要虔诚,但同时你又有钱又有权,人们自然就会怀疑,就不愿意相信。所以很长时间以来,官方的道德,总是难以真正推行开来,难以真正成为人们的精神信仰,问题就在这里。
北京晨报:那么合理的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
李河:真正有信仰的精神领域,应该是和权力剥离开来的。如果不能实现,那么人们就会去民间自己寻找,最终必然会导致各种神异人士、灵异人士、骗子横行。所以说灵异"大师"最多的时候,一定是社会生活最不可预测的时候,人们的需求强烈,但供给却非常贫乏,所以骗子才能得手。
安全感缺失使"大师"横行
不管是开天价养生班的李一还是练气功的王林,不论是"大师"还是"骗子",他们的发迹史和"成功"路线图中,总是缺不了一些特殊的身影,高官、企业家、明星……
"大师王林"还曾专门出版了一本名为《中国人》的影集,书中收录了他和众多名人的合影,印尼总统苏哈托、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企业家马云、明星李连杰等。据《新京报》报道称"王林自称和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是好朋友。王林对刘志军说要帮他办公室弄一块靠山石,'保你一辈子不倒。'"
李河对此表示,"'大师'们能够大行其道,这和我们整个社会的精神生态有关,现代化社会中,究竟如何构建精神生活的空间,这是'大师'们提供给我们的思考".
所谓"大师"的低级手段
最低级的,无疑就是依靠类似魔术、灵异手段,去满足人们最基本的身体、物质层面的欲望,提供者和需求者是一种交换关系。
北京晨报:那么应该如何看待类似特异功能大师之类的现象呢?
李河:如前所说,它其实和整个社会的精神空间的建构相关。不管是信仰也好,精神追求也好,精神上的需求使得他们能够屡屡得手。实际上,这些所谓"大师"的手段,是非常低级和低劣的。
北京晨报:更高的层次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李河:最低级的,无疑就是这种依靠类似魔术、灵异手段,去满足人们最基本的身体、物质层面的欲望,提供者和需求者是一种交换关系。稍好一点的,就会去修订一些义理,开始有了伦理上的追求和诉求。更高的,是每个人把它真正当作一种信念,超脱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甚至当作一种终身的修行,这样的信仰,不仅仅是利己的,也是在为世人做一个示范。实际上,我们看当今世界成熟的信仰,基本上都是反对通过灵异手段、神通之类的方式去使人相信。
大师与权贵的伴生关系
"大师"的存在和成功人士的精神需求、和两者之间的伴生关系有关。成功人士为"大师"提供金钱、名声,"大师"则为他们提供信托担保。
北京晨报:许多曝光的"大师"事迹中,总能看到形形色色的权贵的身影,为什么会如此?
李河:这必然和成功人士的精神需求相关,和两者之间的伴生关系有关。成功人士为"大师"提供金钱、名声。"大师"则为他们提供信托担保,比如关于王林的报道中所说的,他对刘志军说的"我保你不倒".
北京晨报:为什么他们如此需要"大师"呢?
李河:首先,"大师"需要成功人士,成功人士可以提供给他们更多的财富、名声、人际关系等。而成功人士需要大师,则和他们成功的方式、所处的环境有关。人处高位,必然会有危机感,他们的未来,也是不可预测的。演艺明星更是如此,这本来就是一个一夜成名、一夜失足的行业,偶然性极强。所以,他们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和担保。
精神空间的构建滞后
灵异"大师"最多的时候,一定是社会生活最不可预测的时候,人们的需求强烈,但供给却非常贫乏,所以骗子才能得手。
北京晨报:权贵的精神需求很大,但"大师"的产品却很低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差?
李河:几十年来,社会经济、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化都很剧烈。但是相对应的,精神空间的构建却很滞后。人们的精神需求由谁来满足,由什么来满足?以往政治、资本的掌握者和精神产品的提供者同为一体,但这是存在问题的。你要求别人要虔诚,但同时你又有钱又有权,人们自然就会怀疑,就不愿意相信。所以很长时间以来,官方的道德,总是难以真正推行开来,难以真正成为人们的精神信仰,问题就在这里。
北京晨报:那么合理的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
李河:真正有信仰的精神领域,应该是和权力剥离开来的。如果不能实现,那么人们就会去民间自己寻找,最终必然会导致各种神异人士、灵异人士、骗子横行。所以说灵异"大师"最多的时候,一定是社会生活最不可预测的时候,人们的需求强烈,但供给却非常贫乏,所以骗子才能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