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则报道,说网络"四字成语"红得发紫,似乎有蔓延半边天的架势。心里顿时一惊,自己对何谓"四字成语"竟依然蒙昧,莫非要赶上9月8日联合国国际扫盲日的可扫之列。随后才得知,原来"四字成语"即缩略版的串词,比如"喜大普奔"由"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缩略而来,"男默女泪"是"男人沉默,女人流泪"的简称。细看之下,果真高深莫测之极,非常人所能领会。
前有国人不会写汉字的风波,如今又冒出比火星语还雷人的"成语"蹒跚而来,情况严峻可想而知,有媒体予以关注也可以理解。汉字的情况,我并不了解,至于"四字成语" ,如今看来并没有脱离以往网络新词的范畴,只是更为极端。据称,这是该报道记者观察的结论,有教师"为学生担忧" ,也有专家直言"不值得推广" .然而,对于"红得发紫"的说法,我还是依然犹疑的,一是搜索之下案例不多,二是危言过犹不及,反而可能助涨使用者的从众心态,让本不应流行的东西真的"发紫"起来。
想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大巴上长途漫漫,一群人闲极无聊玩起了成语接龙,急切之下,便有各种勉强之词跳出来充数。类似的游戏,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渠道和圈子扩散出去,大抵可以解释"四字成语"的成因。古人云,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既然能看懂"四字成语"的人本就不多,其流行顶多也是小圈子里的事。再者,古代人写诗作文,是讲究用典的,典故就藏在词语之中,于是渐渐有了现代的成语。也就是说,真正能行之久远的"成语" ,是有社会文化语境或积淀的,否则就不仅是墙头芦苇,更是芦花飘絮,转眼不知所踪,杞人忧天大可不必。值得警惕的,可能更在于传播搅浑了水。
实际上,近年来不少网络热词,除少数因其特定语境而流行一时,大多数都有炒作之嫌。那些源于某个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热词,对强调即时性的媒体可能有利于概括或更好地击中大众接受心理。尝到甜头之后,"造词""造势"也成了某些媒体食髓知味的下意识,借由一种语言的狂欢,传播达到了娱乐的效果,获得传播优势和商业机会。于是,一些看似勉强的流行,居然也"红得发紫"起来了。如"四字成语" ,若是给出一个提醒倒未尝不可,但烘托其"紫"而把更多的人吸引过去行之效之,就是在不经意间办坏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