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距离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首次发掘已整整30年。11月1日至4日,为了纪念这项“20世纪100项中国考古大发现”之一的贾湖遗址进入考古研究的新阶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漯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舞阳县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联合承办了“纪念贾湖遗址发掘30周年暨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分享了对贾湖文化的研究成果。
贾湖遗址的八项“世界之最”
贾湖遗址位于北舞渡镇西南1公里的贾湖村,核心保护区面积5.5万平方米,遗址年代距今7800-9000年,是一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文化积淀极为丰厚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拥有8个世界之最。贾湖文化被学界认定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
在贾湖遗址内,曾发掘出一批碳化稻米及石墨盘、石墨棒、石铲、石镰等实物。这些资料表明,早在9000年前,贾湖先民已经会种植水稻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张居中教授还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着名教授帕特里克·麦戈文合作,通过对出土陶器内壁上的残留物进行研究证明,贾湖先民用大米、蜂蜜、山楂等制造了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酒”.
中国是世界上家畜驯养的起源地之一,中国最早的家猪就发现于贾湖遗址。遗址内发现的埋狗坑证明,在贾湖时期,狗已经成为了人类的朋友。日本鱼类研究专家中岛经夫对贾湖出土的鱼骨研究表明,贾湖人曾将捕捞后吃不完的鱼养殖起来繁殖,这里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鱼类人工养殖地之一。贾湖先人还用鹤的尺骨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七声音阶乐器--骨笛。目前,贾湖遗址共发掘出骨笛30余支,有两孔、五孔、六孔、七孔、八孔之分,有些骨笛尚可吹奏乐曲。
作为石器时代遗存的贾湖遗址,少不了出土龟甲、石器、陶器等,其上偶尔会有契刻符号,早于安阳殷墟甲骨文4000多年,更领先于古埃及纸草文字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雏形之一。其中,也有一些从墓葬中发现的包含装饰品、葬龟、杈形骨器的成组随葬品,这些发现表明,贾湖先民已经有了巫术仪式和原始崇拜的意识。贾湖也成为了世界上最早的原始宗教与卜筮起源地之一。
多学科学者研究的“贾湖遗址”
11月2日和3日两天,在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上,学者们各抒己见,分享自己关于贾湖遗址最新的研究成果。
在贾湖遗址的发现中,最令专家学者们兴奋的是2001年的第七次发掘。这一次,中国科技大学等单位融入了科技考古,在专家、教授、研究员的齐心努力下,采用浮选法,取得了丰富的植物遗存,有果实也有种子。这些发现,证实了贾湖遗址曾孕育出的原始稻作文明。
日本综合地球环境学研究所教授中岛经夫在他的研究中提到,早在公元前12世纪,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渔捞文化。他的研究发现,早在公元前6000年,原始的鲤鱼养殖已经开始,贾湖的居民,正是最早为鲤鱼配种的原始居民中的一员。
骨器,是贾湖遗址所挖掘出来最多见的器具。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张居中在他的《贾湖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报告》中指出,贾湖骨器特别发达,种类繁多,箭头、骨镖制作精细,骨笛的制作更反映出贾湖人高超的计算水平。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王子初更是肯定道:“8300年前生活在淮河流域的贾湖人,制作的成批的七音孔骨笛,为人类在新石器时代初期最进步的乐器。贾湖骨笛的发现,为世界音乐考古的重大事件,它改写了音乐史。”
贾湖遗址的发掘过程中,精致的骨笛经常与龟甲共出,这些龟甲中,有些上面还有刻画符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新伟主任认为,对于龟甲的功能,其实有很多推测。或以为是响器,或以为是占卜用具,但大家一致认为,龟甲应该与仪式活动有关,是与原始宗教相关的遗物。更有猜测说,骨笛与龟甲的共出,很可能也与仪式活动中的音乐演奏有关。
不论是“中国最早的家猪”,还是“稻作的起源地之一”,又或是“改写音乐史的骨笛”,这些都是贾湖遗址中的古中国文明,是令学者们神向往之的史前遗存圣地。
遗址保护,倡议先行
11月3日下午,全体与会代表达成协议,共同发出了关于“加强贾湖遗址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的倡议书。倡议书指出,要加大对贾湖遗址的保护管理力度,确保贾湖遗址本体受到严格保护,尽快对遗址上附属构筑物进行清理,保持贾湖遗址及其周边湿地的原始风貌和原生态景观。倡议中还提出要加大对贾湖文化开发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和研究、宣传力度。
据悉,舞阳县将斥资约6.7亿元打造以“古文化”为特色,全天时、全方位、多价位的文化旅游示范区及贾湖文化研究基地。贾湖遗址将被打造成贾湖遗址考古公园,分为遗址区、捕捞区、农耕区、狩猎区、贾湖先民生活展示区等。
舞阳县委书记李亦博表示:我们已经专门成立了贾湖文化保护开发工作小组,希望通过文化“产业化”,以及产业“文化化”来打造以贾湖遗址为主的旅游开发项目,在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让人们在这里感受文化之根,追寻民族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