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儿是崔健登陆央视春晚,一会儿是郭德纲“上”与“不上”,一会儿是张国立的主持与策划,再加上之前赵本山携赵家班回归,作家冯骥才、刘恒进入顾问序列……观众对2014年央视春晚的期待值,似乎会攀上近年新高。
冯导一贯善于在大环境和普通观众的喜爱中找到中和点,问题在于--他被允许动用的资源、范围究竟有多大。
人们对欢乐的定义有所不同,对可供利用资源,比方说对赵家班喜剧会有不同的审视。其实,这背后牵涉的,是一个如何看待全国“城乡结合部笑神经”的触摸话题。如果一台节目,只有乡土喜剧占上风,那显然不是艺人们的问题,而更多是节目决策团队的视野和品位问题。大家为什么怀念陈佩斯、朱时茂,期待郭德纲、于谦?与其说是期待具体的艺人,不如说是寄托了对文化多元的期待。
既然春晚吸纳新人的触手已经拓展到了选秀、拓展到了摇滚、拓展到了地方台节目,那么像“爱笑会议室”这样都市和现代风格鲜明的栏目、像“二手玫瑰”这样蕴含了新时代心灵五味的流行乐队,什么时候能被春晚舞台接纳?接纳到什么程度?这类话题显然已成为对春晚品牌还能支撑多久的一种测试。
当年春晚初现时,内地的荧屏上还基本没有什么大型综艺节目可看。而今天,各频道的综艺、选秀节目,却已让大家厌倦。这个前提下,对冯式春晚,或许只能从“小期待”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