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语罕原名高超,安徽寿县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传播的先行者,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筹建者,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理论家,八一南昌起义的策划者之一。
高语罕早年信奉君主立宪理论。17岁时,高语罕离开家到了凤阳经世学堂就读。除了功课,学堂准许学生读书阅报。当时,康有为和梁启超大力宣传欧美和日本的君主立宪救国论。高语罕受他们的影响至深,觉得《新民丛报》、《中国魂》就是自己的必读书。
在学习国外知识的过程中,高语罕的外语能力突飞猛进。在经世学堂,高语罕英文成绩常常得满分。以致教英文的老师忙不过来,就请学堂把高语罕聘为英文助教,给以一定的薪水。不料,这却遭到其他同学的罢课抗议。可巧,这时高语罕儿时的老师严几道,到安庆任高等学堂监督,高语罕就向凤阳当局呈请咨送赴省城投考高等学堂,得到许可。
谁知到了安庆,严几道却因在高等学堂改革力度太大,得罪地方势力,不得已辞职离开。此时,高语罕在凤阳读书时的学堂叶总办调省里任“督练公所提调”,兼办陆军测绘学堂,他就找上门去,结果被推荐进了陆军测绘学堂学习。在此,他遇到了一件促使他思想完全转向共和的大事。
1907年6月,陆军测绘学堂毕业前,高语罕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演习。有一天,他们正在演习,忽然跑来了三匹马,其中一匹马上坐着一个穿官纱大衫,后面跟着两个穿东洋学生装的少年。高语罕得知,那位穿大衫的就是巡警学堂的总办,叫徐锡麟。
实地演习结束后,叶提调派高语罕等四个高材生到巡警学堂帮助赶绘城厢略图。巡警学堂中有几个高语罕的同乡学生兵,一起闲谈时,他们异口同声称赞徐总办,说徐总办虽然是巡抚恩铭面前的大红人,却没有一点官腔;学生兵300多人,每天晚上就寝以后,他必亲自一一查看,谁把被单弄掉了,他就轻轻地拾起来给盖好;如果哪个兵生病了,他必照应着吃药;若经济上有困难,徐总办又极乐意帮助。
1907年夏天,巡警学堂学生毕业典礼到了。徐锡麟穿着军服,挂着马刀,经过高语罕面前时,高语罕一个立正,向徐锡麟行了一个礼。随后正午,高语罕听到一阵“啪啪啪”的响声。后来得知,徐锡麟利用毕业典礼的机会,开枪刺杀巡抚恩铭,随后率起义学生攻占安庆军械所,抢夺枪械。终因寡不敌众,徐锡麟、马宗汉与学生40余人被捕,并遭杀害。
此后,高语罕受共和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从事反清活动,曾参加领导1908年的安庆马炮营起义。马炮营起义失败后,高语罕和韩衍等组织了一个读书会,全力来办《安徽通俗公报》,用通俗的文体,猛烈抨击清廷的黑暗弊端,大肆鼓吹革命,以期唤起民众。特别是揭露官方勾结洋人出卖铜陵铜官山矿权的事,影响很大,由此声誉鹊起。
武昌新军起义爆发后,安庆宣布独立。1912年1月2日,孙毓筠就任安徽都督。孙极其赏识韩衍,让他去襄助政务。高语罕回到安庆,同韩衍一起组织维持皖省统一机关处。韩衍为形成革命的武装,遂与高语罕、易白沙将测绘学堂、巡警学堂、陆军小学有革命思想的青年组成起来,成立青年军,高语罕任安徽青年军秘书长。其间,高语罕与陈独秀结识。
韩衍被刺杀后,高语罕向孙毓筠申请了一笔官费,赴日留学。在日本期间,高语罕遇到了陈独秀,并结识了李大钊、高一涵、易白沙、张东荪、梁漱溟等人,这时他的思想又有了巨大转变。高语罕经常参加李大钊组织的神州学会,共同筹划反袁。由于留学经费停发,为了解决生计,高语罕在日本期间,一面埋头读书,一面撰写了大量文章,以挣稿费补贴生活。在日本学习两年之后,他回到上海,同几个朋友合办了一所正德小学,专门招收教育亡命上海的革命党人子弟。
1915年6月,陈独秀回国,开始全力筹办《新青年》(当时名《青年杂志》)。高语罕立即辅佐《新青年》的创办,先后在《新青年》上发表《青年与国家之前途》、《青年之敌》、《青岛茹痛记》等文,鼓吹和推动新文化运动。1916年9月,高语罕应刘希平之邀,到芜湖省立五中教国文。他和刘希平一道,在学校大力提倡“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学校的方法,在省立五中创建了全省第一个学生自治会。同时,为了提供给工人、店员及平民的子女受教育的机会,他与同道人先后在芜湖创办了工读学校、平民夜校和商业夜校,亲手编写教材并担任授课老师,宣传新文化思想,普及文化教育,培养革命青年。在他的努力下,省立五中成为当时芜湖乃至全省思想最为活跃、革命活动最为频繁的地方,一批追求进步的青年在他的影响下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1920年1月,高语罕前往上海,再次与陈独秀会面。此后冒着危险往返于上海芜湖之间,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资本论入门》、《各国社会主义思潮》、《共产党月刊》等进步书刊带给学生们阅读。8月,高语罕在陈独秀的指导下,“与李汉俊、杨贤江、李达、陈望道、沈雁冰等搞共产主义发起小组”.
上海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后,创办了外国语学社,高语罕推荐芜湖省立五中学生蒋光慈、吴葆萼和“安庆法专”学生韦漱园等入学。1921年春蒋光慈、吴葆萼、韦漱园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的身份,与刘少奇、任弼时、萧劲光、曹靖华等人取道海参崴赴苏,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1921年10月下旬,高语罕赴上海,不久转至北京。在北京期间,他先后加入了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