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晔在位时间极短,不可能有足够时间预先建造墓葬,元恭在位1年3个月,则有此可能。而且虽然史籍中从未提过他的陵墓,但《魏书》卷十一帝纪第十一有这么一句话,说元恭死后,“出帝(孝武帝)诏百司赴会,大鸿胪监护丧事,葬用王礼……”
元恭是被孝武帝亲自安葬的,“葬用王礼”,确定了元恭墓的规格必然是帝陵。
北魏之末,孝武帝奔逃到关中并死在那里,分裂而成的东魏、西魏,都城分别是邺(今河北临漳)和长安,没有皇帝再葬在洛阳。
所以,考古学者找来找去,衡山北路大墓的“候选墓主”只有一个,就是元恭。
墓主人若是节闵帝元恭,洛阳北魏陵墓在布局上也恰好符合中国古代的昭穆制度,孝文帝的长陵占据始祖位,祖孙三代围绕长陵左右梯次埋葬。宣武帝(景陵)、孝庄帝(静陵)、节闵帝三人是平辈的亲堂兄弟,被安置在一起,大致东西排列,共同占据穆位,宣武帝年龄最大,和孝文帝的关系最密切,偏北;节闵帝次之,在中间,孝庄帝最小,偏南。
刘斌博士认为,这种位置关系也反证大墓的葬者,只能是节闵帝而非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