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及哥伦布的两封旧信

时间:2014-06-30 08:30来源:人民网 作者:郑启五 点击: 载入中...

哥伦布

 

  我从小知道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先是从小学四年级的课文《哥伦布竖鸡蛋》开始的,感佩他不仅有勇气,也有智慧。后来是收集到手的一枚美国水红色的2美分老邮票,上面有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时与当地土着会面的场景。这套邮票多达16枚,我只有这低面值的一枚。


  1986年我到美国去开会,第一站在旧金山,顺道参观的第一个景点是“哥伦布塔”,我与该塔和塔前的哥伦布铜像合影,知道了“南北美洲的全部历史是以哥伦布的四次航行为开端的。(莫里逊)”我还吃惊地获悉美国当地居然设有“哥伦布节(日)”.


  近日我在整理父母遗存旧信,发现有两封的文字言及哥伦布,于是唤起以上我对哥伦布的斑驳记忆。第一封是1992年12月15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世界中世纪研究会会长戚国淦及其夫人、着名史学翻译家寿纪瑜写给我母亲陈兆璋(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常务理事)的,用的是“商务印书馆的稿纸”,信里称“哥伦布纪念会于十月七日至九日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举行,规格不高,国外专业学者来者寥寥,只是几位拉美国家使馆人员前来凑数,国内学者约30人,来自不同的专业的学会……”


  第二封信是翻译家陈太先1996年2月28日给我的父亲郑道传教授和母亲陈兆璋,用的是“民革长沙市委员会”的稿纸。陈太先先生着译颇丰,是《航海家哥伦布》(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5月版)和《哥伦布传》上卷(商务印书馆1995年5月版)和下卷(商务印书馆1998年9月版)的译者,他的其他着译还有《拿破仑文选》、《格雷文集》、《皮佑选集》、《梅叶遗书》等11部,共600余万字。陈太先在信里写道:“现寄上《哥伦布传》上卷,下卷待出书后再寄,请指教。”“哥伦布本是早有定论的历史人物,但近年似乎成了问题人物……”


  我在父母亲的藏书里没有找到《哥伦布传》,却找到了《航海家哥伦布》,上面有译者陈太先的题签“郑道传、陈兆璋学长指正,弟陈太先敬赠92年9月8日”,从题签以及信函里的其他关于同学会的文字判断,翻译家陈太先应该是我的父母亲上世纪40年代的厦门大学同学。


  我找到的《航海家哥伦布》一书很珍贵,不仅仅是因为书的扉页有译者的题签,而且在书的内文有多处圆珠笔涂勾的笔迹,这些笔迹是译者本人对该书的错排逐一所做的更正,可见译者的认真态度以及“疾错如仇”的心气。


  当前书信文化被日渐重视,希望我珍藏的这两封私人信函对我国研究哥伦布的学者有点滴的助益。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