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池遗址、蜀王府水道、唐代府院……成都市体育中心脚下悄然向世人打开了一扇从汉代至明、清的历史之门。日前,针对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成都市委、市政府做出初步意见,对东华门街考古遗址进行原址保护。18日,国内10余名文保专家在成都参加了 “成都东华门古遗址”论证会,商议其考古价值和最终的保护形态。
发现 消失的摩诃池“重回世间”
考古进展:已确定摩诃池四个方向的大致范围,以及三次回填情况
摩诃池,始建于隋朝蜀王杨秀修筑成都子城时,唐代中叶时期发展成为泛舟游湖胜地。前蜀时期,王建将摩诃池扩建成皇家禁苑,水域面积曾达到1000亩左右。
随着朝代更迭和历史变迁,摩诃池最终消失于历史烟云中,摩诃池到底在哪里?众说纷云。去年5月,成都市考古队在成都市体育中心南侧发现摩诃池遗址。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进展,确定了摩诃池东部边缘的走向和东、西、南、北走向的大致范围。此次考古还清晰整理出摩诃池先后在唐代、宋代和明代经过三次回填的情况。
此次考古发掘面积现为4200平方米,考古遗址地层从汉代至明清时期,分别出土有各历史年代的生活用具器物和建筑群、河道等。
18日的论证会中,专家们的一致看法是,东华门遗址一带是古代成都城的中心,是当时成都重要的地理坐标。该遗址的考古发掘在成都中心区开辟了一扇了解汉代至清代成都城历史演变的窗口。
论证 应该保留成都的“命根子”
专家观点:是成都城市考古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重要地标
除了对摩诃池的重大考古发现,成都市考古院在对摩诃池遗址的补充发掘中,还让明代蜀王府的护城壕等遗址相继重见天日。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孟凡人在论证会上说:“成都从建城到现在,城市名称经久不变、城址位置大致重叠。此次发掘,堪称成都城市考古的重要里程碑,建议作为城市考古的重要地标保留。”
中国建筑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庄裕光认为,保护遗址对传承成都的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他表示,蜀王府的东北方向不修大型建筑很有讲究,“因为成都的东北角主导风向。此处不修大型建筑,便是为王府保留了进风口,说明古人非常注重生态保护。”
提及此次发现的古遗迹,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许伟则感叹,“一个唐代的天井院落就有300多平方米,是什么建筑有这么大?也许真挖着唐代”市政府“的后花园了!”他认为这片遗迹就是城市的命根子,“太重要了。”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则总结道:“保护下来,就可以以小见大,让公众了解城市的发展史。”
他称,这次发掘为成都的建城史揭开了一个剖面,“这是一座城市的重要位置坐标点,无论是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考古价值,规格都很高。”
论坛会上,专家们对以后如何向公众展示、如何保护进行了讨论。
时间表 今年“成都东华门古遗址”重大发现
5月 确定摩诃池范围,发掘唐代院落遗址
首次确认了摩诃池东南部的走向、范围和堆积情况。并在发掘区中部、摩诃池东南岸清理揭露出一处唐代院落遗址,为近年来成都地区首次发现保存较完好的唐代建筑。这次发掘的该建筑主体平面略呈正方形,南北长18米,东西长17米,总占地面积300余平方米,由露天活动区、排水沟、小十字路、井台等部分组成。
在发掘现场,还出土有瓦当、陶器、瓷器等物品。瓦当上或有素面,或有雕刻花草吉祥图案。
7月 发掘蜀王府城壕、一批官窑瓷片等
随着成都市体育中心南侧的考古作业区又新扩出一些,一排与明代蜀王府相关的建筑区域裸露出来。专家初步判断,此次新发现的红砂石墙壁极有可能是蜀王府内河段旁的城壕。
此次新发掘的过程中,同样出土了一批瓷片。与上次出土的器物相比,出土瓷片更加精美,多为官窑烧制。瓷片图案包括有五爪龙纹和凤纹,显示其拥有者身份贵重。此前出土的陶器、瓷器,多为成都本地的青羊宫窑、邛窑、琉璃厂窑烧制。
几天后,考古人员又在发掘出的城壕建筑下,发现一段已经干涸的河域。这段河域是历史上的御河还是蜀王府城内的普通排水渠,专家未下定论。
■再度探访 唐时庭院或与宣华苑有关联
在发掘区中部、摩诃池东南岸处,考古人员发掘出了一批始建于唐初的建筑遗存,建筑主要包括有庭院、排水沟和拼花小径、水井等。前日,记者进入考古发掘区实地感受这一古建筑。
一道青砖铺就的小道是进入院落的门道,从门道进入院落,在两个土坑中便能看到两条用鹅卵石铺就的小径。据介绍,这两条鹅卵石铺就的小径修建年代分别为唐代和宋代。当年的工匠们,别出心裁地用颜色不同、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在路面上铺出一朵朵团花图案。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对这些团花图案推测称,“当年成都市内遍植芙蓉,芙蓉花也为成都市花。这种团状花纹,也许是芙蓉花。”
这一唐代建筑群规模大、建筑工艺精良、出土文物精美且紧靠摩诃池。《新五代史》等文献记载,前蜀王衍时期在摩诃池一带修建大规模皇室园林--宣华苑,后蜀继续沿用。考古人员认为,这一建筑群在唐代极可能属于等级较高的府院或府衙,进入唐五代时期以后,可能属于当时的皇家园林宣华苑的一部分或者是与之有间接关联。
■关于摩诃池
来历
史料记载,隋炀帝开皇二年(公元586年),镇守成都的蜀王杨秀要扩建成都子城,于是需要挖土筑城,土挖得多了,就形成了一个“人工湖”.
一位西域僧人云游至此,便说了句 “摩诃宫毗罗”(梵语),意思是说这里广大有龙,人工湖始名“摩诃”.
去向
明洪武十八年,蜀王朱椿将大半个摩诃池填平,于后蜀宫殿旧址修建蜀王府,明末清初,蜀王府毁于战乱;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蜀王府废墟上又兴建起贡院,只有西北隅仍残留少许水面;到了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摩诃池全部被填平成了演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