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鲁迅当过14年官。从1912年到1926年,他一直在教育部任佥事,级别相当于现在的正处级。按当时官制,佥事得总长推荐,总统任命。鲁迅同时还兼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管文化、艺术等方面。
14年中,教育部的总长、次长走马灯似地换,鲁迅却总也得不到提拔,仅是1914年8月,他由佥事中的五等晋升为四等,但窝还是一动也没动。
教育部官员薪水不薄。鲁迅刚到北京教育部那年,前三个月每月只发给60元生活补助,但不久即大涨,8月30日他收到了125元,这还是当月的一半薪俸。后又有几次加薪,到1916年3月,月薪已涨到300元。因此,鲁迅的职位一直是许多人觊觎的肥缺。
30岁刚出头的鲁迅自然想大显身手,干一番事业。可是从南京到北京,上任不到一星期,他就深感教育部人浮于事,自己难有作为。当年5月10日他的日记记载:“晨九时至下午四时半至教育部视事,枯坐终日,极无聊赖。”
尽管如此,鲁迅依然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凡是部里的活动,不管别人去不去,他总是尽可能参加。如:1912年7月5日,“大雨。下午四时赴讲演会,讲员均乞假,听者亦无一人,遂返。”1913年4月20日,“得本部通知,云陈总长以中央学会事繁,星期亦如常视事,遂赴部,则无事,午后散出,不得车,步归。”
鲁迅做事特认真。1913年11月20日,北京的天气已是十分寒冷。午后,“历史博物馆送藏品十三种至部,借德人米和伯持至利俾瑟雕刻展览会者也,以其珍重,当守护,回寓取毡二枚,宿于部中。夜许季上来谈,九时去。不眠至晓。”这等事情完全可以交给科里下属,鲁迅却亲力亲为。直至翌日上午,米和伯来教育部将藏品取走,他心头一块石头才落地。
鲁迅在教育部期间很少出差,出差了也不惊动官府。1912年6月10日,他与同事齐寿山赴天津考察新剧,就住在齐寿山的族人家里。到天津当日,因“天阴”新剧停演,次日晚又去,看了一出新剧《江北水灾记》。尽管演职员“识与技均不足”,但鲁迅认为勇气可嘉,还是认认真真看了一遍。
鲁迅身为科长独当一面,在工作上堪称卓有成效。从参加临时教育会议及各种研究会,到主讲夏期美术讲演会;从参与京师图书馆、通俗图书馆、历史博物馆的筹建,到调查故宫美术物品;从组织协调读音统一会,到举办儿童艺术展览会,以及协办专门以上学校成绩展览会,等等。鲁迅等人还受命设计国民政府国徽,这是他在教育部参与的第一项部级大事。鲁迅与钱稻孙、许寿裳通力合作,由钱稻孙绘图,鲁迅撰写说明。大功告成当晚,三人在许寿裳的住处举杯痛饮,以示庆贺。
别说闲时无所事事,鲁迅真正忙起来时也够呛。比如1913年10月29日,鲁迅受命编造社会教育司的年度预算,同一天,还要起草改组京师图书馆的建议,他在部里忙活了一整天,搞得头昏脑胀,疲乏不堪。
部里的事情相对来说还好协调,涉及外部事务就更复杂。鲁迅也曾为此殚精竭虑,东奔西忙。1914年初,避暑山庄文津阁所藏《四库全书》计三万六千余册调运抵京,教育部拟以此充实京师图书馆。鲁迅受命后赶赴北大接洽联系,不料书籍为内务部截留,从此陷入漫长的“扯皮”之中。1915年9月1日,鲁迅与同事戴芦舲往内务部,再度商议移交办法,40天后,总算将《四库全书》移入京师图书馆。
鲁迅在教育部任职的最初几年,做事满腔热情、深孚众望,这些业绩充分证明了他的见识和能力,更体现出他勤勉做事的敬业精神。但后来几年,鲁迅对教育部内部的黑暗看透了--部员的欠薪越拖越多,而若是裁员,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些肯干事、能干事的,不来上班的反倒安然无事。
于是,鲁迅不想再枉费心力,便积极转向教书和创作,去多做一些于社会、于民众、于未来更有益的事了。
据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