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山东大学一硕士论文疑似大面积抄袭”,山东大学随后予以证实,并表示相关调查仍在继续。
学位论文抄袭,自然有学生学术品行不端等个人原因。但抄袭论文顺利换取学位,各环节的把关不得不承认存在严重失误。
学生创作学术论文,其导师将参与从选题的提出、修改、直至最后论文成形的全部过程。论文出现雷同,导师同样有责任。
其次是论文查重工作的应付。依据山东大学已出台的规定,所有学位论文将经过“查重”检测,“总文字复制比不得超过60%”,涉事学生论文的文字重合比明显超过了这一比例。究竟是论文查重走了过场,还是涉嫌内部交易,需要查清。
最后,论文的通过还要经过答辩环节。面对各位专家的专业性提问和质疑,抄袭者往往很容易露出马脚。而现如今当事人却能够顺利拿到硕士学位,只能说明,在答辩环节专家的通融,未能避免学术不轨行为最终得逞。
从制度设计层面,我们并不缺乏严格的规定,但恰恰在落实执行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打了马虎眼。如果在论文换取学位之前的每一个环节,有相应的机制落实到位,恐怕很多学术不轨的行为就可避免,预投机取巧之人也能趁早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