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发现的中国百年史上最隐蔽的真相
《时代》杂志纪录的美国人眼中的真实韩战,《华盛顿邮报》版的中美建交秘史,《纽约客》上的毛泽东以后的中国,《新闻周刊》版的蒋介石兴衰故事,美国研究中国的方法等真实文献解密忠实纪录100年中国现代史上发生的清亡民国,抗战、韩战、反右、土改等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美国观察,中美建交等真实的文献解密。
西方如何认识中国?他们如何发现中国,发现同样的一件事的背后与我们认知不同的部分。美国人如何纪录反右以及土改、大跃进、样板戏,“四人帮”等等深刻影响了中国与世界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如何面对毛泽东、蒋介石、邓小平等的历史时间……,日前,一本以美国六家主流媒体群为主要资料撰写的首本美国人史观的中国百年现代史的100多万字的巨着《中国时代》(上下卷)由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
这本首次披露美国人发现的中国百年史上最隐蔽的部分的真相的现代史文献,由开创新革命史叙述的作家师永刚、邹明主编,汇集25位学者,编着时间历时八年,官方审订时间长达四年的百万言煌煌巨着。甫一上市立即引起了轰动,其作为中国目前惟一一本由美国人撰写的现代史,引发了史学界的热议,这种散片式的以美国主流价值观的研究方式推论中国百年记忆的纪录,被认为在当前全球化的时代,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而其独特的纪录方式与“围观”的视角,也使本书别具一格。本书一上市,即成为目前图书市场上的热点。
《中国时代1900--2000美国主流报刊撰写的中国百年现代史》以美国《纽约时报》、《时代》、《生活》、《华盛顿邮报》、《纽约客》、《新闻周刊》六大主流报刊群,以及十多家西方主流媒体刊载的自1900年始的有关中国话题的报道与文章为主要资料,以编年史体形式,记述当时的中国发生的清以降以来的百年历史上,对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孙中山的革命与失败,蒋介石的兴衰,抗战前后的中美以及中共的兴起,毛泽东的美国人记忆与奇特的中美苏关系秘史,反右,土改,样板戏,大跃进,原子弹爆炸后的中苏美“三角战”,美国版本的韩战以及中美建交秘史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美国观点进行了完整的记录。
全书初编近三百万字,因本书涉及到对于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重新定义与看法,而且有许多观点与立场有着新的发现,为示慎重,全书历经四年的审订,删节去二百万字,最后成书仍长达100多万字,分为上下两卷,本书秉承“笔则笔,削则削”的客观中立的编着方式,忠实纪录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百年历史。对一些经不起时间考验,或者分岐严重的观点与纪录方式,本书也给予了保留,以作为读者了解中国百年史的一个独特版本与价值观的参考。
本书主编师永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新革命史记述方式与价值观的研究与推动,先后推出了《雷锋》《红军》《宋美令画传》《蒋介石画传》《样板戏史记》等百年间影响中国的重要的人物与事件的重新记述,其开创的“革命说明书”系列与“画传”系列以其独树一帜而在书界影响巨大。
在谈及为什么要出版这样一本《中国时代1900--2000美国主流报刊撰写的中国百年现代史》美国人史观的中国百年史的的原因时,师永刚认为“美国的媒体对于中国的报道,事实上几乎就是一个群体的围观行为。比如《时代》关于中国的记录自上世纪创刊至今,这本杂志至少有上千篇关于中国的记录。从孙中山的革命到民国的命运,蒋介石的兴起,毛领导的中共的步伐,宋美龄的美国演讲,建国后的局外人的视角,”文化大革命“十年的美国旁观者的记录,以及他们关心的中国与美国的外交运势……一个陌生的、连续的、属于美国人发现的中国,扑面而来。而这本杂志关于中国的文字至少有五百万字。
我们个人所亲身经历过的历史,在包括《时代》《纽约时报》这样的报刊上呈现着被遮盖与误读的一面。同样的一件事,《时代》说着另外的话,并且报告着这件事的美国人的发现。而我们看到的与他们描述的事情,竟然如此不同。同一件事的中国报道与美国说法,开始呈现着事物的多面性,而后一种给我的震荡尤其巨大。这种发现,在我接触到《纽约时报》的时候,则给了我另外的感受。这个创刊150多年的报纸,几乎连续不断地刊载各种关于中国的新闻1000多篇,文字达到近600多万字。任何一个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或是以大阅读量为自豪的读者,都会明白这1100万字的记述是多么大的一个量级的报道。
较早的与《时代》同属一家公司,并早已倒闭的《生活》杂志,则用影像记录着中国。据我的不完全统计,这本杂志上刊发的各种关于中国的报道与图片至少有1000多幅。《纽约客》与更着名的《华盛顿邮报》也在不同的时期加入到对于中国的记录中。这些发现开拓了我对于中国的认知,至少这些美国的新闻报刊群对于中国的描述,给我带来巨大的震憾。他们发现的中国竟然是这样的。
对于正在开放的中国人,以及渴望得到世界认知的中国,同样渴望看到世界对于中国的发现,尤其是美国人对于中国的看法,即使这种看法带着偏见或者误读。美国式的中国历史,对于正在行进的中国,至少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消息》式的报告。
我想知道美国人对于中国历史的记录方式,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中国,如何围观中国的方法,也许,我们需要一本原始的,没有任何修饰的美国人对于中国历史的记录方式,不管这是一种偏见还是洞见,不管是一种真知还是误读。”
这是师永刚主编这本书的一个基本动力。
从2001年6月开始,师永刚与20多位学者,开始编着这部由美国媒体撰写的中国现代史的着作,力图以这些美国主流媒体群的报道中国的原始报道资料,重现一个世界大国之编年史的尝试。期望寻找到这些主流媒体群对华报道对美国主流社会形成美式“中国观”的影响线索以及他们对中国的记录方式。
当时的考量基于中国缺少一部西方人撰写的中国现代史。着名史学家史景迁以及更多的包括将历史写得生动的黄仁宇等撰写的书,已成为某一部分西方汉学家的发现,但那些发现仍然代表着某种学者的想象,和从中国旧书中发现的读后感而已。再者,富强自信起来的中国人越来越在意于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对于中国的发现与意见。但国内可以出版的这些西方关于中国的研究,或者媒体对中国的记录,大多止于20世纪30年代以前,更新的关于1949年后的中国,以及那些真正影响到中国进程的土地改革、“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毛泽东、邓小平们所连接起来的历史,则成为一片空白。尤其是对于建国60周年,以及“五四运动”90周年的中国来说,这样一部文献则显得尤为重要。
这本书的编撰是一个浩繁的历史工程,基本上反映了西方主流媒体的中国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轨迹以及西方对现代中国的认识过程,为研究中国现代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文献资料。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文字,不仅可以了解到我们所生存和熟悉的中国在世界视野里的样子,而且可以了解到美国人或者西方的视野里的中国变革史,而且这种变革代表了这些美国的媒体对于中国的致敬与赞赏,以及转化到每一个中国人身上深深的自豪与自信。
这本书出版后,在国内引发了巨大争议,一位著名学者认为,这本书提供了:“中国人了解美国主流媒体记录中国的方式与观察”.而这本书披露的美国人了解与研究中国的方法也令中国读者对于西方媒体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香港的信报刊文认为,这本书的出版使“东西方的经纬使东方人与西方人的认知如此截然不同,却又高度一致。共同的利益以及对于世界的想象力,包括我们需要发现的事件的西方位置,对于行进的、改革的、开放的,以及更加希望得到认同的中国人来讲,如此急切,也更加重要。
而对于身处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来说,这一切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多的坐标,或者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