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月27日中午开始,支付宝新上线“圈子”.据悉,芝麻信用达到750分以上,支付宝大数据会根据不同人群特征“邀请进入生活圈”,其中包括“校园日记”、“白领日记”、“海外日记”等上百个基于兴趣设计的圈子。不过,上述三个圈子因为被曝出有大量大尺度美女照片,迅速为人诟病。支付宝方面11月27日表示,对于发布含有色情等违规言论的行为,圈子管理员有权删除其动态,对账号做禁言,甚至拉黑账号。
“流量为王”是移动互联时代的通行法则。可以说,谁控制了互联网的入口,谁掌握住流量,谁就在竞争中赢得先机。而与靠社交起家的腾讯相比,做电商起家的阿里巴巴,在“流量”的竞争中无疑处于天然的劣势。为扭转这种劣势,近年来阿里不断增加自己的社交属性。比如斥巨资收购新浪微博,推出社交平台“来往”与微信直接对抗,等等。而支付宝“圈子”不过是阿里试图涉足社交领域的又一记大招。
为获得更高的商业利益“跑马圈地”本可理解,但支付宝“圈子”不惜降低客户的使用体验,上线大量大尺度照片、敏感内容,增大账户安全风险,却让人难以接受。
无论支付宝“圈子”在上线当天出现了大尺度照片是被个别用户利用,还是出自平台的自我炒作,商业推销不该违背法律之道,它也必须遵循网络的规则。创新不该靠暧昧、挑逗的语言和过度暴露的图片来吸引眼球,平台一旦成为藏污纳垢之地,则只能哗宠一时,得不到主流价值认同,也必然会被市场淘汰。
此外,支付宝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钱包”,公众最看重的就是安全性,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与社交属性相悖的。如今它与社交发生联系,特别是存在此类不雅照片信息,公众自然会担忧其衍生的安全风险。
支付宝社交化不能忽略公众的客户体验。支付宝作为中国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是中国最大的在线缴费平台,目前拥有3亿活跃用户,显然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需要意识到的是,这笔财富的取得源于支付宝不断优化使用体验,提高账户的安全性。而一旦支付宝社交化,让客户失去了安全感和良好使用体验,公众很可能会用脚投票。
如今,支付宝“圈子”不仅要着眼于危机公关,及时清理涉及低俗的账号与信息,而且还应立足产品定位,设计运营管理机制,给“圈子”预置自净功能。对于像支付宝这样的已经拥有成熟客户群体的平台来说,开展新业务的前提是要保证用户的信息安全和环境健康。否则,平台越大,用户所受的伤害也就越大,支付宝遭遇的信任危机也就越重。
眼中只有“利益”,靠低级趣味迎合少部分人“特殊”需求的发展套路,在法治社会下行不通,如此盲目的扩张,也将让业已成熟的支付宝整体平台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