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适逢南佐遗址新一轮考古启动满一年。记者从南佐遗址联合考古队获悉,考古队继此前发现大型宫殿式建筑和集中出土文物后,近日启动了对“宫殿区”南...
金箔贴面、琉璃作眼、身覆彩绘……记者从龙门石窟研究院获悉,龙门石窟奉先寺最新考古成果,让一千多年前卢舍那大佛建成时的华丽样貌初露端倪。...
新疆地区自古就是多元文化荟萃之地,以饮食为例,在受到中原饮食文化影响的同时,还把自身创造的许多美食传播到中原地区,丰富了中原地区的饮食结构。吐鲁番是古代丝绸之路...
经过两年多研究,我国科学家在位于滇东北地区的云南省镇雄县,首次发现华南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前的三叶虫动物群,为全面揭示华南板块西缘的海洋生物面貌提供重要窗口,这也...
唐汪类型因1956年首先在东乡县唐汪遗址发现而得名,又称唐汪式陶器。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器型有盆、杯、罐、豆、鬲等,体形浑圆、别有风味。器表大多施有红色陶衣,多用黑...
鎏金铜佛菩萨像,金铜佛教造像,一级文物。唐代。高24.8厘米。长方形壸门座,座上中间莲台伸出三枝,佛结跏趺坐于其上,高肉髻,面形丰圆,眉目清俊,着袒右肩袈裟,左臂放置膝...
“民以食为天”,5000年前的良渚古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而这一文明的基础就是发达的稻作农业。不过,“良渚人”并不是仅吃米饭,他们的餐桌上少不了鲜美的肉食。...
甘肃白银地区的岩画主要分布在景泰、靖远和平川三个县区,有规模不同的岩画点20多处,内容主要为动物、人物、狩猎、生殖崇拜和符号等,反映了丝绸之路东段地区远古先民的生产生...
木简2枚(出土编号:I91DXT0309③:167-168),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长23、宽1、厚0.15厘米。原为一册,两道编绳犹存,现仅存两简,后面简文散失,存字63个。简文作“广至移十一月...
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共同主办的“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于4月22日公布,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两项遗址入选。...
近日 “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 ...
“血渭一号大墓南面的陪葬遗迹由27个圆坑和5条陪葬沟组成,...
记者19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咸阳...
最近,甘肃简牍博物馆在甘肃省兰州市开馆。简牍就是中国古...
位于陕西榆林神木的石峁遗址,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
宽广的长安城大街上,冠盖如云、摩肩接踵.踏过黄沙的商队,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