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上门女婿中有近200人成了康县各地的致富带头人。王明安种天麻种出经验出名后,陇南市在他家设立了陇南市天麻有性繁殖基地。同样是上门汉的五颗石村支书孟昆成,每年仅种植茶叶、核桃、天麻就能收入1万余元,率先在全村盖起了新瓦房。在2001年阳坝镇举办的“双文明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各村推选出的70名代表全是清一色的上门女婿。
这种全新婚姻模式在消除性别比例失衡、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男嫁女家转变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康县人在生育观念上不再追求非得生个男孩,男女性别比例因此变得平衡起来。男人不愁娶不上媳妇,男嫁女家对提高人口素质起到积极作用。在男嫁女家的男子中,近几年来自陕西、四川、河南等地的男子渐渐多了起来,他们不仅带来了老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明新风,还促进了优生优育,当地因近亲结婚导致的痴呆傻儿童明显减少。
农村基层政权运转也在男嫁女家中变得更为顺畅。阳坝镇一位副书记对此感受颇深,他告诉记者,由于男嫁女家多发生在跨村、跨乡、跨县甚至跨省之间,很多村的姓氏变得越来越繁杂,家族势力影响基层政权的现象减少,乡镇干部下村开展工作相对顺畅。
新风须推广
男嫁女家婚俗在康县的形成和渊源据说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的太平天国时代。据当地老人说,早年转战四川的太平军兵败后,逃亡到康县南部山区。为保全性命,选择上门到女方家安家落户,并从此改名隐姓,男嫁女家的习俗便保留了下来。也有学者把这种婚俗归究为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
县计生局副局长李克军告诉记者,男嫁女家的婚俗除了在康县南部比较盛行外,在北部一些乡镇还相对少见,而在毗邻的成县、武都等县则几乎没有。
令人欣慰的是,近几年,这种奇特的婚俗文化已经引起了新闻媒体和社会学者等各界广泛关注,《中国人口报》等媒体的记者闻讯后专程前来采风,并做了专题报道。康县宣传部副部长袁兴荣在多年深入考察研究后,专门以反映男嫁女家为体裁,撰写了一本数十万字的电视剧本,正等待投资方投资拍摄。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计划生育的一项基本国策。很多地方的计划生育工作在重男轻女、男不外嫁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困难重重。康县男嫁女家的婚姻模式无疑是破解这一难题的一剂良方,值得在全社会大力推广。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