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县独秀石
独秀石众多的石刻多已漫漶不清
鲈鱼故关
河早已干涸,山也不是当年的山,唯有巨石依旧傲立河边。
漳县城外,一块巨石孑然独立,这就是独秀石。
一石独秀,旷野寂静。这块巨石究竟从何而来?它是天降巨石吗?是谁在它上面留下了一次次游踪。
旷野巨石
在我们眼中,漳县是一块典型的山区。从兰州出发,过陇西后,我们就从黄土高原迈入了陇南丘陵山区。
入眼的都是山,偶尔有些平川,只不过是河边的滩地而已。独秀石在漳县县城西南45里的地方。寻访独秀石是起源于一本书《漳县金石录》,乍一看这本书,我们心中难免有些腹诽,漳县能有多少碑刻,还值得出本金石录。翻阅了这本金石录后,我们才发现,漳县的碑刻真不少,尤其是宋代碑刻很有一些。
独秀石是漳县碑刻中最为独特的一块。出漳县县城向西而行,很快就到了独秀石。实际上,独秀石并不是很显眼,它在漳河边的低洼处,看起来默默无闻,很不起眼。
下了车,我们沿着田间小路而行,走上三四百米就到了。独秀石所在的地方名叫鲈鱼潭。乍一听,这个名字让我们很吃惊,鲈鱼产自南方,西北怎么会有鲈鱼潭呢?
鲈鱼潭是漳县一处很有名的景致,这个景致伴随着一段传奇故事而让乡亲们津津乐道。如今的鲈鱼潭,早已没有往昔的风光,偌大的水面早已干涸。积水成潭的胜景,只留在人们的传说中了。
据说鲈鱼潭的名字是这样来的:传说很久以前,当地有个官员是位孝子,他家在江南一带,可是他母亲想吃家乡的鲈鱼羹。怎么办呢?官员无奈中,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只好来到潭边,哭着向潭水祈祷了一番,然后向潭中撒网捕鱼,谁知捕获了一条大鱼,巨口细鳞和松江所产的鲈鱼相似。鲈鱼潭由此而得名。
鲈鱼潭是否真有鲈鱼存在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至少在千年前,这个名字就有了。
沿着小路而行,四下张望,这里依旧为群山环抱,这里也是两山相夹的一处河川地而已。为了生存,乡亲们不得不向山头开荒。有人途经此地时写道:“行路不离巉石畔,耕田多向碧山头。”可见这里山大石头多。
独秀石是一块完整的巨石,高大约10米,周长约20米。沿着巨石细看,上面的题刻让我们眼花缭乱。漳县的朋友说,巨石上题刻分为多种,有镶嵌的碑石,有直接刻上的诗文,也有大字题刻。最显眼的是清代的“仙迹”二字。
站在巨石下面,我们四下打量,周围除了山就是农田了。如此大的巨石,仅此一块。这不能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想必清人的“仙迹”感慨也由此而来吧!
宋将传奇
沿着巨石转了数圈,我们仔细地读着上面的题刻。岁月久远,有些题刻早已漫漶不清了,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独秀石所在地形比较独特,正处在咽喉要隘的位置。前面不远两山相交处,就是鲈鱼故关。鲈鱼故关,又名石门关,老百姓称之为石关儿。这里号称陇南锁钥,是横在漳县和岷县之间的一道要隘,古人记载说,这里东维秦陇,西障蕃戎。
民间传说,曾经有位张将军在此驻守,曾破敌于此。当地至今流传着“百马倒破石门关”的传说。当年,这位张将军极其骁勇,和吐蕃人作战时,不幸被枭首。结果他拿了一个羊头按在脖子上继续作战,直到打退敌人。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了,但说明这个地方曾经是刀光剑影的古战场。
关于张将军,有人说是传说中的人物,也有人说这位张将军确有其人。我曾看到一处记载,说张将军神道碑的部分内容,记载说,张将军是古街(阶)州人,宋时以百骑大破石门关寇。据说张将军死后,葬在附近,朝廷为此追赠张将军为太尉。
张将军的故事折射出,这里频繁的战争,不熄的烽火。朋友介绍说,以前漳河水量充沛时,鲈鱼潭的面积很大,如今鲈鱼潭水早不见了,只剩下缓缓流过的漳河。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