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公元1978年,中国西部最轰动世界的考古事件,就是吐鲁番盆地阿拉沟口打开了塞人墓葬,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塞人贵族少女的墓葬。其墓室、木棺规模很大,空间达200立方米。它与天山山前台地塞人墓穴的发现连成一线,一下子把人们的视野带到了草原丝路原始文化的岁月。
酷爱黄金的神秘民族
在阿拉沟这座长6.56米,宽4.2米,深7米的长方形墓穴里,安卧着一具装扮华贵的贵族少女,她身上的服饰,充分展示了塞族是一个酷爱黄金的民族——仅装饰腰带的金牌就有8块,每块金牌都重达20克以上,除金牌之外,还有4条箔金带,每条长26.5厘米,重达27-28克,其他如长20厘米、高11厘米的狮子形象的金箔,熊形象的金饰片,以及衣饰片竟达一200件之多,简直称得上是黄金堆砌的超豪华墓葬。
塞人墓穴中出土的金牌都是圆形,上面是威武的老虎形象,动感强烈,当年附着在皮带上时,大概都向中间带扣部分进行,金光闪闪,夺人眼目。
除金牌外,在吐鲁番交河沟西墓中还出土了怪兽啄虎纹的金牌。
塞人墓穴中留下众多的虎纹金牌,称得上是世界文化遗产精品中的精品,它传递着古代塞人这个爱好黄金,又掌握惊人数量黄金的民族神秘的文化信息。墓穴中的作为琐罗斯德教祭祀用铜盘上,两只异兽并立,密卷的鬃毛,圆圆的脑袋,一对翅羽曲卷的肉翅煽起重重迷雾,将引起世界旅游者目光的注意。
塞人统治者不仅保护黄金,每年还要用黄金准备祭奠。黄金被人们深深膜拜,他们不但使用各种黄金器具,而且在服装甚至马具上都镶有黄金装饰品。人死后,更要以黄金饰品入葬,并且以此为荣耀。
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西部草原上的一座古墓中曾发现一件公元前3世纪——前2世纪萨尔马特军人的皮衣,上面饰有近600枚金扣子,扣子呈锥形和荷叶形。墓中还有一口锅,锅内放着一条异常美丽的金项链。1967-1970年,在阿拉木图艾斯克河北岸的艾斯克塞人墓葬也发现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一个死者头上叠放着200顶用金箔装饰的尖顶帽,每顶高60-70厘米,身穿用300块金箔装饰的红皮大衣,腰系有金饰牌的皮带。左臂上放着用金子装饰的很漂亮的铁质匕首。
塞人为何对黄金如此酷爱,对历史考古学家至今是一个未解之谜。
让西方为之发抖的名字
“塞人”,是一个让西方世界发抖的名字,曾经一度让历史为之惊心。
塞人古代读音SaK,中国汉代历史学家班固在《汉书》中称为塞人;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之为斯基泰人(或译西徐亚人),希腊古代文献则记录为萨迦人。塞人属欧罗巴人种,操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语。
古代波斯里希鲁斯姆的楔形文字石刻文本上记载着,塞种人有三个集团:豪玛·瓦尔格·萨迦人(意为带着所崇拜植物叶子的萨迦人),分布于费尔干纳盆地及帕米尔、阿赖山等地;提艾伊·塔拉·达拉伊雅·萨迦人(意为海那边或河那边的萨迦人),分布于阿姆河以北、威海东南、索格底亚那等地;提格拉·豪达·萨迦人(意为戴尖帽子的萨迦人),分布于帕米尔、阿赖山以北、塔什干、天山以及巴尔喀什湖以南及西南的楚河、塔拉斯河流域。
根据《汉书》记载,塞人在西域活动的时间,约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时期(公元前5-前3世纪),其活动范围主要在伊犁河流域、天山盆地、喀什、帕米尔一带及吐鲁番盆地,在吐鲁番盆地阿拉沟活动的塞人应属提格拉·豪达·萨迦人这一分支,从体质人类学分析,其体质特征确实也和南帕米尔地区的塞人相近。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