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幸行走在一千多公里的河西走廊,就可以在路边不断看到古长城的苍凉身影。它们有的蜿蜒在河西走廊的山道旁,有的穿行在祁连山麓的山梁上,有的被半湮在黄土沙丘中。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耸立在中国大地2300多年,纵横20多个王朝。据统计,中国的长城从战国时代延续到清代,其总体长度已经超过十万里。在中国西部甘肃省境内的长城遗迹也超过一万里。
长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但同时,也被列入了总部设在纽约的世界古遗迹基金会2004年度全球100处最濒危遗址名单。众多专家一再呼吁:长城遗迹亟待保护与抢救。
据2002年公布的《中国长城万里行考察报告》,万里长城有墙体矗立的不到三分之一,还有约三分之一已经是石堆和土堆组成的城墙遗迹,另外约三分之一以上已经完全消失。然而,现存的长城遗迹却正在遭受着自然的毁损和人为的破坏。甘肃境内的历代长城都早已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从它们目前的处境就能看出,上述情况有多么严重。
甘肃:长城天然博物馆
地处中国西部的甘肃省,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是历史上修筑长城最多的地区。到现在,依然可见战国、秦、汉、隋、明等各时期的长城遗址,素有“长城天然博物馆”之称。其中汉代长城在甘肃省长城遗址中因保存最完整,在长城保护和研究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上世纪后半期,甘肃省文物管理组织和高校的科研人员,曾多次调查过甘肃境内的长城遗迹,他们经过研究后认为:在现今甘肃省境内,历代所筑长城至少在六条以上。
第一条,战国魏长城。在今甘肃东部庆阳地区的正宁、宁县、合水县境内。专家们认为,这条长城是现今甘肃境内历史上修筑最早的长城。
第二条,战国秦长城。这是秦昭王“筑长城以拒胡”之用,西起今岷县一带,经临洮、渭源、陇西、通渭、静宁、镇原、环县、华池等县,共长约两千余里。
第三条,秦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公元前217年,令蒙恬将兵三十万,北伐匈奴,并“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这条长城号称“秦始皇万里长城”。
第四条,汉长城。据史志记载与实地遗址考察证实,甘肃境内的汉长城,西从今新疆罗布泊到甘肃敦煌县玉门关以南,再经安西、金塔、高台、张掖、山丹、永昌、民勤、武威、古浪等县市境内,直到永登西。此段汉长城,因主要在河西走廊区域,史称“河西走廊长城”。
第五条,隋长城。隋文帝为抵御突厥侵犯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今兰州)、弘化(今庆阳)等地,下诏在今甘肃境内修筑了长城。
第六条,明长城。遗址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全长万余里。在甘肃境内经酒泉、高台、临泽、张掖、山丹、民勤、武威、古浪、景泰等县,长约三千里。
专家们通过调查发现,从甘肃境内长城的总长度上看,战国魏长城200公里,战国秦长城1000余公里;汉长城不少于1500公里;明亦不少于1500公里,共约4200公里以上。这还未计秦和隋所修的长城。由此可知,甘肃境内的长城,足有万里之长。
风蚀沙掩侵长城
在黄河以西,长城面临着风蚀及其他自然风化破坏;在黄河以东,长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雨水冲刷、山洪冲击以及鼠害、蚁害。
据专家介绍,甘肃境内长城的所在区域主要为干旱荒漠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风大沙多,是中国沙漠化危害及影响最严重的地区,自然环境比较恶劣,森林分布面积相对较少。由于缺少森林的保护,许多古长城,尤其是夯土版筑长城,遭遇长期的风剥雨蚀,风化非常严重。
在甘肃敦煌和古玉门关之侧,有一段极具考古及研究价值的汉长城,孤独地卧在戈壁沙漠中,夏日里任日晒风吹,间或有暴雨冲刷;冬日里常常遭受沙尘暴的危害,风携沙石,扑天盖地击打着墙体。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风力作用,大量的沙子堆积在长城脚下,部分城墙有被黄沙掩埋的危险。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
|
|
|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