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鼠兔:中国科学家命名的鼠兔新种

时间:2012-05-08 19:54来源:科技鑫报 作者:江南 点击: 载入中...

 

伊犁草原上的牧民正在搭建自己的帐房

 


伊犁鼠兔

 

 

    伊犁鼠兔,一种非常古老的小动物,是世界易危物种(容易消亡的物种)。其生活习性十分特殊,数量稀少,种群呈现断带状分布。

    伊犁鼠兔性格温顺,是攀岩高手。体长约20厘米,头顶和颈侧有棕色斑纹,耳朵和后足长度在鼠兔中数最大。

    新疆环境科研所的副研究员李维东于1983年首次发现伊犁鼠兔。两年后,公布为世界新种,李维东用自己家乡的地名为其命名。

    今年7月,一支由环保专家、记者、大学生结成的考察队对伊犁鼠兔目前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考察。此次考察历经十多天,队员们其间负重徒步4天,翻越大山到达高山裸岩地带。但考察结果却令人十分担忧,在第一个考察点精河南山大坂,只发现其粪便和叨的青草,在第二个考察点加斯库勒无获而归。

    专家认为,伊犁鼠兔数量大为减少,在一些地方目前已经绝迹。他们呼吁相关部门尽快建立保护机制。

第一只标本的意外获得
   
       7月初,草原上铺满鲜花的下午,李维东在尼勒克一个名叫陶乌拉斯台的山谷里,站在轻轻摇曳的风里为牧民的牧羊犬做血清调查。

       那时是1983年,李维东还较为年轻呢。伊犁地区防疫站组织了一支自然疫源地调查队驻扎在这里。草原上最为美丽、最为清新宜人的时节他们就待在这里。这天下午,一位哈萨克妇女身披夕阳,抱着小孩,急急地跑来了。她的泪水顺着她褐色的脸颊滴落在她的粗糙的手上,指了指怀里的小孩。工作人员李维东明白了,孩子病了。这个哈萨克乡民向他求救了。孩子得了中毒性痢疾,李维东连续救治了3天,这个3岁女孩的脸上终于有了红润,哈萨克妇女憨憨地笑了。

      “到我家做客吧,那里有个名叫加斯库勒的绿湖,很美。”妇女的丈夫,窝模尔汗,一个身体壮实、面色通红的哈萨克族男子站在屋前满是马粪和羊粪的草地上,“呵呵”地笑着,向李维东发出了邀请。20多天后,工作接近尾声。这天清晨,李维东骑马从驻地出发,他要到窝模尔汗家里做客。

       他翻越了几座山势陡峭的大山,太阳快要落山时,李维东四处打听着找到了窝模尔汗家。窝模尔汗用他粗壮的大手紧紧拉住李维东的手,爽朗的笑声像一面招展的旗子,在晚霞里呼呼作响。他的妻子倚在毡房门边,脸上是无比慈祥的微笑。

       那个3岁的小女孩,一下子扑进了李维东的怀里,叫了声“干爸”。窝模尔汗用哈萨克族最高的礼节招待着李维东,杀了一只小羊羔,并挽留李维东住了两天。第二天下午,李维东站在毡房门口,向着北面一座更高一点的大山眺望,那山上洒满了细碎的金子样的阳光,两边是褐色的陡峭的褐岩。

      “我到那山上看看去。”李维东向窝模尔汗打了声招呼,骑马走了。约摸3个小时后,他翻上了顶峰。山峰最高处原来是一马平川的平顶山,山的两侧,一面是浓密的松林,一面是寸草不生的裸岩。

       李维东坐在一块高大的红色岩石上观赏美景。突然,一只小动物在岩石上晃了一下,眨眼间又钻到岩石缝里去了。小东西距离李维东也就十几米远,李维东屏息观望,慢慢地,小东西试探着一点点露出脑袋,先是脑门,接着是亮闪闪的眼睛,后来整个身体都出现了。

       这次,李维东看清楚了,是一只特别的奇怪的动物,有点儿像只灰兔子,又有点儿像只大老鼠,头顶上还有一块儿色斑。

       李维东所在的调查队,也肩负着调查动物种的任务,他当即捕捉了这种小动物。

       天边涂满玫瑰色夕阳时,李维东回到了窝模尔汗家。周围的牧民一个个都来了,挤满了毡房,他们要看一看这个汉族朋友捕到了什么好东西。可他们看后一个个都摇着头说:“我们在这山里生活了几十年,从没见过这个小东西。”

新种的诞生
    

       时间过去了一个月,李维东告别哈萨克牧民,回到了单位,并带回了自己心爱的标本。他查阅大量的文献,但一直没有找到这方面的记载。后来北京一位叫马勇的研究员看了他捎去的照片和标本后,当即回信给他:这有可能是一个新种,建议他尽快采到2号、3号标本。

       在动物命名史册里,一只标本是不被承认的,因为它没办法排除个体变异。动物的命名非常重要,谁先命名,动物新种就是谁先发现。而动物史册里,在部分为外国人命名,中国人自己命名的新种少得可怜。但是谁又能想到,这2号、3号标本的采集,整整等待了两年。当年12月,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李维东3人再次走进大山,希望能采集到2号和3号标本。

       在平顶山脚下的绿湖边,有一间废弃的旧木屋,四处漏风,大概是猎人留下的。里面散发着潮湿的气味。那个风雪的夜晚,李维东和他的同事就在这个野外小屋里紧紧贴在一起,熬过了寒冷的一夜。几天后,他们空手而归。之后的两年里,李维东又先后进过3次山,但都无获而归。

       1985年,李维东所在的调查队到原地开展工作。8月13日傍晚,他再次上山。这次,那个小东西又出现了,它那灰色的身体被夕阳染成了桔红色,小家伙正在岩石半壁上玩耍呢。李维东当即将它捕获。第二日清晨,在淡蓝色的薄雾里,李维东又轻松地采集了一只,当时,它正蹲在岩石上,安静地晒太阳。李维东将它们定为2号和3号标本。

        这一年12月,李维东千里迢迢来到北京,和权威专家核对标本。结果令人振奋:排除所有疑问和难题,这是一个新种!世界新种!鼠兔的新种!

       那时,全世界有鼠兔23个种,21个分布在中国,但绝大部分是由外国人命名的。动物命名有三种方式:一是它本身的特征,二是以自己的名字,三是产地。

       李维东用家乡伊犁这一地名将这种鼠兔命名为伊犁鼠兔。1986年,李维东和中科院专家马勇合作,在国家一级刊物《动物报》上将伊犁鼠兔的发现向世人公布。之后,国内外30多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此事,李维东声名大振,并荣获了自治区科技进步奖。那年,伊犁鼠兔被新疆科委定为重点科研项目。

       如今历时十年,伊犁鼠兔科研项目完成,发现伊犁鼠兔不仅分布在新疆伊犁地区,从尼勒克到乌市一号冰川,整个天山山脉都有分布,数量在3000只左右。

最新的考察
   
      今年7月20日,一支由环保专家、记者、中学生志愿者组织成的10人队伍穿行在精河深山的羊肠小道上。他们此行的预定是到达3个点:精河南山大坂、尼勒克加斯库勒、库车某山谷,考察分析鼠兔目前的生存环境。记者对此进行了全程采访。7月21日,中午时分,越野车到达精河县吉甫克山区的吉甫克村二牧场。

       几日前,山里的一场暴雨冲断了惟一一条上山的小路,我们只好在吉甫克村扎营,骑马上南山大坂。我们扎营的这户蒙古人家的主人叫马土那森,是李维东的朋友。主人不在,主人家的大儿子孟可、三儿子奇木达站在小院里露出无比憨厚的笑脸,招呼我们进屋。午后,热烈的太阳隐去了。蒙蒙细雨从空中滑落,山间雾气荡漾。我们开始雇用主人家的马准备上山。10人中孩子和年龄大点的上了马,其余人则步行,奇木达和孟可当了马夫。上山的路崎岖不平,围绕着大山盘旋而上。陪伴着大山的,是一条湍急的河流,白色的浪花翻卷着,发出高亢的声音。

       暮色里,一座几乎被碧草隐没的木泥屋露出了黄色的屋顶。那是奇木达家的牧羊点,我们决定留宿在这里。我们刚踏进大门,一只大黑狗,两只纯白的小山羊羔就并肩站在门前,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光临。7月22日,大雨将我们耽搁了一天。23日,雨依然没有停歇,河水怒吼着,山间发出一声又一声巨响,那是山里被雨水冲刷着的石头在下坠,滚落,沉重地跌在我们来时的小路上。

       奇木达将马拴在草丛里,我们徒步登山。攀上海拔3400米的顶峰时,裸岩出现了,鼠兔喜欢在裸岩上活动。我们从这块裸岩跳到那块裸岩,寻找着伊犁鼠兔的踪迹。天色暗淡时,我们踩着滑泥下山。在雨中,伊犁鼠兔没有露脸,它们一定躲藏在哪个角落里避雨呢。但李维东说,从粪便和青草的痕迹来看,这里的鼠兔比十多年前少了许多。7月26日,我们的汽车从沙山间小路拐进尼勒克山区的一个鼠疫观察点。从这里上山,再也没有路可走,汽车从这里返回县城,考察人员当中体力较好的人决定背上行装,徒步登山,到达伊犁鼠兔第二观测点——尼勒克北山加斯库勒。

       夕阳斜照时,我们各自背上自己4天的食物和睡具刚刚上路,一条湍急的河流就拦住了我们。
       河流对岸是齐腰深的植物,有点像野蓖麻。顺着缓坡向上望去就是一座布满碎石的高山。我们挽起裤腿,一个个下河了,水流很急,我们站在水中,因身上背的东西实在太重了,身体几乎要失去平衡。“小心点,这里有野兽出没!”刚趟过河,李维东就警告我们。7月30日傍晚,在极度的疲惫和困意中,我们终于徒步走完了4天的山路。到达了加斯库勒平顶山。李维东挎着照相机、望远镜,鼠兔似的跳上岩石,静静地蹲在上面,寻找着他心爱的鼠兔。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秦代封泥:2000多年前中国官员的文件这样“保密”
  • 中国最大唐墓壁画中心“迎接艺术客”常态化
  • 陕西城固发现8张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民证》
  • 中国首个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落户重庆
  • 中国最大三线建设博物馆3日在攀枝花开馆
  • 秦腔:中国最早的摇滚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