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方音中演变的地名(3)

时间:2012-05-29 10:07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葛慧,尚洪涛 点击: 载入中...

  “尚家村”多由“常家村”转化而来。长安人将“常”读为尚(上),斗门镇东的常家村以有西汉昆明池织女石雕像闻名,村民将常字读为“上”字,地图上也有写尚家村的,说明是古村。而毕原上的尚家村(尚村),村中多常姓人。浐河道里的常家沟也读尚家沟。

  “木竹”做地名时往往变成“母子”、“母猪”等字。长安县祥峪乡木竹坪也叫穆左坪、木贼坪。户县涝峪镇秦岭梁上的母子坪实际是木竹坪的转音。而周至县双庙子乡的母子坪也是木竹坪演化成的。解放前柞水县旧城名母猪坪,也是木竹坪的谐音。秦岭山沟中盛产中药材木贼,与众多的木竹坪地名有关。

  长安地名中因读音发生变化的例子举不胜举,像秦渡镇对岸长安区的史鱼寨,古籍记为水寨,近代人们将“水”字分解为“史鱼”二字。唐代前将“吉祥”写为吉羊,细柳镇大吉村和大羊村在唐代从事宫廷建筑,在完工时建筑上多书写大吉大羊(读祥),至今都是著名古建工程队所在地,西安钟楼大梁上就写“大吉大羊工匠”,然而羊字已很少有人读“祥”了,现在按普通话读大羊村。“原”也读“越”,如雁塔区的东三爻、西三爻两村,系元代炮兵元帅杨子江府第处,现有杨子江祠,村中有“离天尺五”壁碑,天指元代皇帝。杨子江是三原人,村名三原村,现讹读为三爻村。

  东郊韩森冢本来是从皇孙冢演变来的,早在三百年前清嘉庆《咸宁县志》就用了很大的篇幅论证,是由汉代的皇孙冢讹误而成的。韩森寨又是因韩森冢形成的。北郊的帽儿冢村是因村南有“帽儿冢”而得名的,宋《长安志》说:马冢本是汉腾公夏倏婴墓,旁边有马鞍桥所以人们称马冢。“马”字拖长音后来成了帽儿冢村了。

  西安周围的很多地名把古音和方音带到今天,虽然有些经过辗转传写,失去原意,但仔细研究还是能够揭示出原貌。西安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中需要地方灿烂文化的支撑,有必要将一些现知的整理下来,在一些街牌、村碑上注明其古老的历史。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中德学者在内蒙发现距今2000多年阿拉伯战马岩画
  • 秦汉新城在秦咸阳城遗址保护范围内施工
  • 当代“文成公主”在藏记
  • 唐长安城东市发现商业遗迹
  • 麦新在内蒙古的日子
  • 三星堆疑发现北城墙遗址 或为王都有王陵存在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