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援藏老人讲述:踏着英雄的足迹进藏

时间:2012-10-30 09:20来源:新疆都市报 作者:肖君 点击: 载入中...

《雪浴昆仑》影视剧照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国新闻社新疆分社、新疆楼兰影视城有限公司出品,并联合天山电影制片厂、新疆华凌影业公司等多家影视机构及党政军单位联合摄制的电视连续剧《雪浴昆仑》,围绕新疆军民解放、保卫和援助西藏阿里的鲜为人知的历史,讲述了一段感天动地、催人泪下的故事。这也是多年来新疆题材中少有的一部影视力作。该片自4月16日在央视一套首播以后,在新疆卫视及地方台也轮番播出,引出了观众的共鸣。


  居住在乌鲁木齐市嘉和园小区80岁的王俊荣老人联系了记者,向记者说起半个世纪前的往事:“我连续看《雪浴昆仑》,有些场景很熟悉,也很受感动,让我回忆起58年前,随南疆军区骆驼运输大队去阿里建政,并在阿里生活了两年的一幕幕。当年的老战友、老同志大部分都去世了,这部剧让我很怀念战友们。”

  

  骆驼踩着羊毛毡子爬山

 

  1955年,从西北机要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南疆专署军分区莎车军官组的王俊荣,被确定为阿里分工委机要股的成员之一。


  王俊荣和战友们经过严格的筛选和政治审查,每个人还立下了军令保证:保证绝对服从领导听从命令,不怕困难危险甚至牺牲生命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同时保证吃饭,吃够规定的标准分量,并团结互助,共同完成进藏任务,解放阿里。


  1955年4月,王俊荣和准备进藏的战友们集中到南疆军区设在和田皮山县桑株藏北运输指挥部(所)内,准备借助骆驼队走桑株古道进军阿里。藏北运输指挥部(所)是两位独臂将军左齐、雷万杰担任正副总指挥。


  有人形容去阿里的行军路线为荒山恶水,是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的亘古雪域,但在皮山县桑株达坂前坡,却因为阿里地区的部队给养等后勤军需物资都要经此运送,除了运输指挥部(所)外,还有医院、汽车连队、驻军守卫及临时搭建的帐篷等,像是一个热闹繁忙的集镇。


  从桑株到阿里有2000多公里,沿途设立了四五十处有人和无人驻守的兵站,准备骆驼部队经过时用的草料和人员吃的干粮、咸菜等,也好住宿休整。这些兵站基本都是无人守护,每站距离大约为骆驼一天的行程。


  一个星期的动员和培训后,王俊荣和战友们准备好了进藏的装备:棉制苏联骑兵军服、一双东北日式大头鞋、一双苏制毡筒、一个苏制铝锅、一只洋瓷碗、一条“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白洋肚毛巾、一个“饮水思源”的搪瓷缸,一件粗线编织的马鞑子睡袋、一条干粮袋,还有一副防风眼镜。


  5月4日,有着300多峰骆驼的部队按不同分工都驮满了各种辎重物资,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可走到天黑,才走了一站,离半山腰登顶宿营地二层台还得走上一天,幸好第二天是个晴天,可以露宿在桑株达坂北坡半山腰的二层台。这是登顶的一处营地,坡度也在三四十度左右,但人和骆驼都是整装宿营,必须小心翼翼,防止滑下山坡。虽是半山腰,但温度也已经降到零下三四十度的样子,呼吸也变得困难。大家都穿上了苏制军服和军用毡筒,裹着衣服钻进马鞑子睡袋,裹上厚厚的被子,但还是冻得发抖。


  第三天开始,要从二层台上山登顶了。看起来距离并不远,但走起来比上二层台要费劲得多,正所谓“望山跑死马”。


  从二层台向上沿着蜿蜒崎岖的羊肠小道,很多都是盘旋在悬崖峭壁边,有冰有雪的陡坡,是最困难的路途。骆驼走在前人铺好的羊毛毡子上,羊毛毡子从二层台一直铺到山顶上,这是新疆军区后勤部队创造的特殊经验。


  尽管路两旁有护送人不停喊着“小心”,还是有骆驼掉下山崖,银元等物资撒落在山涧里。峰顶是绝不能停留休息的,人们手拉手一步一步向山顶移动,必须在中午时分越过峰顶,然后下山。战友们身上脸上都沾满了雪水泥浆,脸上被强烈的紫外线晒得紫一块红一块,身上像加了百斤沙袋,举步维艰。行军壶里的水早已成冰,只能啃点干粮充饥。最终,通过4天的行军越过了最难走的桑株冰达坂。


  “看到《雪浴昆仑》过界山时的场景,很熟悉也很感慨,当时我们也面临向前走还是向后走的问题,疲惫不堪。不少同志得了高原病,与电视剧中表现的一样,我们还是咬着牙向前走。”靠两条腿把骆驼拉到昆仑山行走,这是一个奇迹,要知道骆驼爬山,自古是没有的。

 

  遭遇暴风雪被埋雪堆

 

  王俊荣和战友们在三十里营房休整,这里是去阿里的必经之地,也是新疆军区藏北运输指挥部的骆驼运输大队的重要站点。


  两天后,沿着桑株古道的喀什喀尔河谷地带继续前进,同样也是一段艰险的路途,大部分都在深山峡谷之中。时而蹚水前行,时而登上河岸冰川踏冰涉雪,有时还得在冰上铺上羊毛毡子让骆驼通过,部队才有可能向康西瓦、盐池、红柳沟前进。当年独立营先遣连的英雄们,就是从这儿挺进阿里的。


  一路荒无人烟,一天只能走十几二十公里,翻山过岭转弯绕水,几公里的路程往往要绕好几个弯,因为河水太深太急,有时还得从上游水浅的地方蹚过,河水冰冷刺骨,河两岸是高耸入云的擎天冰柱,湍急飞流咆哮作响,骆驼大队急需保护。


  经过盐池的地方,前面是大山挡路,右边是深潭急水,绕了一个很大的S曲线,才到了对岸。直线距离不过八九公里的路,但骆驼大队花费了两天时间。没办法,必须绕着走。


  跟着骆驼大队的藏族翻译白玉走在当年侦察英雄们趟出来的路上,战士们深深体会到了先前战友们历经的磨难。他们最早探寻这条路,需要怎样的精神。


  现在回想起来,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在太阳的照耀下,一路上的风景宛如一幅雪域风景山水画,但当时却无暇欣赏。


  经过狮泉河后,骆驼大队经历了一场狂风。卷起的高原雪海巨浪,夹杂着冰雹和碎石扑面而来,打得前后队伍狼狈不堪。天空瞬间黑暗下来,人的眼睛都睁不开,也直不起腰,看不见路。


  大家连忙让骆驼朝风卧下,解下各自的马鞑子钻进去靠在骆驼身上,以免被风吹走。因为老战士讲过,遇到狂风暴雪天气只能躺倒在地上,而且要头朝来风,不能顺风走,否则会被吹跑。然而,黑沉沉的密云越积越厚,大雪像棉花一样飞舞起来,无边的黑暗像一口黑锅罩在头顶。


  在风雪一层层的覆盖下,没多久,人和骆驼就被埋在雪里。每个人只好在雪中捅个窟窿透气,但仍然呼吸困难。


  雪不知是什么时候停的,风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止的,当大家从雪堆里钻出的时候,天色已在泛白。大家忙着清雪,在雪堆里扒着挖着找人,奔走呼喊。骑的骆驼都还在,但有两位战士已经下落不明。全体队员四处寻找,终于在一处山崖雪坑中看到了露出的骆驼尾巴。他们不慎连人带骆驼一起滑入深坑,牺牲在雪海之中,永远长眠在帕米尔高原雪域,成为没有墓碑的英雄。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