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石像为何藏身民和县巴州镇巴州村

时间:2013-05-20 10:08来源:西海都市报 作者: 王十梅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5月20日讯  据青海新闻网报道: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巴州镇巴州一村有一棵独特的榆树,这棵榆树从一长出地面就分成了很多枝杈,它将九尊无头石像紧紧地“揽”在了怀里。据巴州一村村民介绍,这里曾经有一座石佛寺,只是经历了百年的风雨,石佛寺早已消失,只留下这九尊无头石像。


  2009年,青海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全面启动,这九尊石像才第一次引起了文物工作者的关注。


  5月14日,民和县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在县文化馆馆员张德荣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巴州镇巴州一村。


  张德荣说:“ 2009年,馆里一位快要退休的老师告诉我们,在巴州一村有一座石佛寺遗址。于是,我们便陪同省考古所的老师来到巴州一村。考察后,我们便将这里的九尊石像定名为石佛寺石刻。”


  1 石像建于明朝


  雨中的巴州一村显得特别安静。进村不久,张德荣便指着不远处的台地说:“九尊石像就在那里。”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一米多高的台地,有一棵老榆树生长在台地边缘。榆树的身上绑满了被面和红色的布条,不难看出村民们对这棵榆树的特殊感情。榆树茂盛的枝叶四散开来,根系暴露在外,纵横发达。看起来这棵榆树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张德荣说:“那九尊无头石像就在那棵榆树的后面。”


  翻过沙堆登上台地,九尊无头石像便跃然眼前。台地面积不大,南北长大约五米,东西宽不过三米,即便是这不大的空地,也被村民种上了苜蓿,九尊无头石像静立在台地的一角。


  九尊石像高不过一米,全部使用红砂石雕刻而成。石像的头部不知何时已被人砸掉,可是从那灵动的衣褶与躯干精确的比例中不难看出做工的精巧。张德荣说,红砂石是当地盛产的一种石材,很早以前就被当地人当作雕刻材料使用。


  九尊石像中体型较大的一尊面北朝南静坐在榆树的树荫下,下半身被枯枝败叶所掩埋。只能看出它圆润的肩部和流水般的衣褶。另外八尊体型较小的石像在大石像两侧相对而立。它们服饰不同,姿态各异。有的双手半握,有的怀里似乎抱着什么东西,有的双手下垂……其中一尊石像格外引人注目,石像的一只手扶着腰带,另一只手呈半握拳状支于胸前。石像的每一根手指都栩栩如生,手上的肌肉轮廓清晰,仿佛随时都会伸展开来,与你轻轻相握。“原来,它的手里估计握有类似兵器或法器的物件。”张德荣摸了摸这尊石像半握的手心说,如今石像的手心里却只攥一把泥土。


  虽然下着雨,但是因为榆树茂盛的枝叶遮挡,九尊石像的身上依然很干爽。在石像的周围还零星的散布着一些碎瓦片和碎琉璃瓦,不少建筑残件上,还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虽然我们已看不清这些花纹究竟是什么图案,可是从这些不露刀痕的流畅花纹中依旧能感受到石佛寺当年的考究与典雅。石佛寺遗址早已破败,但是从九尊石像前面一个方形花盆里满满的香灰不难看出,这里仍有一些村民前来祭拜。


  据张德荣介绍,从石像和散落的建筑构件分析,石佛寺应建于明朝。根据台地堆积层,省文物专家认定,石佛寺曾毁于清代,后又重建,之后再次被毁,毁坏的年代不可考。


  据巴州一村82岁的郭全国先生回忆,石佛寺被毁的时间大约在五六十年前。


  2 古驿道的见证


  石佛寺为什么会建在此地,是什么人建造的,是一个亟待揭开的谜。


  “石佛寺遗址是2009年民和县考古的新发现,当时专家们只初步判断它是明朝时所建。而史料中关于它的记载也几乎为零。”张德荣说。


  据张德荣猜测,如果石佛寺真的是在明朝时修建,那它应该与当时的设置在此地不远处的巴州驿有关。


  明朝时,民和县部分地区隶属碾伯镇,其中古鄯与巴州属于碾伯镇。据《民和县志》记载,明洪武十九年,古鄯、巴州二地设立驿站。由此可以看出,巴州镇早在明朝时期就是一个交通要地,因为设置驿站,当时的巴州镇在民间也被叫作巴州驿。


  “当时,从民和县南部,如官亭、马营等通往碾伯县的往来旅客与商人都会在巴州驿歇脚打尖。因为这里是驿站,来往的人比较多,所以遗留在此地的寺庙也比较多。除了这里石佛寺之外,不远处还有一座城隍庙。”张德荣说。


  看到我们后,几名村民慢慢地围拢了过来。今年已经82岁的郭全国是巴州一村里年龄最大的村民。郭全国说:“从我记事起,这九尊石像就在这里了,据家里的老人说,石佛寺大约就是建造于明代。我小的时候,这里除了九尊石像之外,石佛寺的院墙还在,寺院里还存有三间廊坊,廊坊修建的也是雕梁画栋,非常漂亮。只是后来,因为周边村民扩建房屋和道路,就连石佛寺的台地也被挖得越来越小了。”郭全国还说,他小时候长在九尊石像中的榆树还是一棵小树,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小树早已长成了参天大树。这棵分叉众多的榆树紧紧地将九尊石像“揽”在怀中,彷佛是在默默地护佑它们。现在如果不是这棵大榆树护着,九尊石像早就掉下台地了。


  3 石像的身世之谜


  在石佛寺遗址所在的台地的下面看,除了榆树的根系之外,挖开的台地断层上还夹杂着许多瓦片。郭全国老人说:“这是在石佛寺毁了再修时垫在下面的碎瓦。”而百年来,石佛寺到底被修缮了几次至今已无从得知。


  郭全国说,从小到大,巴州一村的村民都叫它石佛寺,可是石佛寺里供奉的究竟是什么佛却始终没人能说清楚。


  “我小的时候,还经常会到石佛寺里去玩,我记得当时九尊石像的头颅都还在,它们面容祥和,头发半披在肩上,头上还梳了道士的发髻。而石佛寺的大殿名叫太和宫,里面供奉的神像是道教的祖师爷。只是之后,太和宫被毁,佛像的头颅也被砍掉了。”郭全国说。


  可是,如今在残留的遗迹中似乎已经很难辨别九尊石像的具体身份了。而就九尊石像的装束来看,石像都是穿着贴身的内衣,外套宽松的无领套袍,玉树临风。它们的身上无明显的佛教特征,就姿态看九尊石像或是手捧奁匣,或是手扶腰带,或是手呈半握拳状。加之郭全国老人的讲述,不少人认为将石像称之为石佛的依据不足,十分牵强。


  “石佛寺其实就是老百姓的一种俗称。”郭全国说。郭全国认为这九尊石像有可能是道教遗迹。可是据《民和县志》记载,道教传入民和地区的时间不详。现存最早的记录也只能追溯到民国时期。九尊石像的身世至今仍是个谜。 (作者: 王十梅)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