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茶马文明古道(3)

时间:2013-09-09 08:52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宏荣 点击: 载入中...


  那时,小井古盐都因有盐而繁荣,自然祖祖辈辈生活在这块巴掌大的夹皮沟里的小井人成为经营盐的主人,仅下井就有灶户24家,出盐矿泉最富足的山名龙山,就座落在下井村子旁边的上箐,丛名龙山中天然流出来的盐水,不需要人工冒生命去挖采盐矿,而是长年四季不断地从盐洞中涌出,不论是雨水较多的年月里,还是火烧天的岁月中,这股盐矿水从来没有间断过一次,致使从没有影响过煮盐灶户们的生产,致使小井古盐都里的盐天天丰产,当地的人们称这股盐水为银水,这股天然流出的盐水,也给勤劳而精明的小井人富得淌油。


  虽然盐矿水是从名龙山盐洞中天然流出来的盐水,但盐矿水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煎煮的,从清初小井人开始煎煮盐的那天起,小井人就确定了盐矿水的所有权范围,只有拥有所有权的那几家人世代承袭下来,便一代又一代地传承,按所有权数额煎煮,使小井古盐都里没有发生过煎煮盐的争夺风波,繁荣的古盐都里充满了一片和谐生机的氛围。和谐的古盐都带来了更加繁荣的商贸景象,由于煎煮盐之日起就确定了盐矿水的所有权,致使小井古盐都里生产和经营都秩序井然,那铁一般的乡规民约规范着小井古盐都盐业的健康发展。那时小井古盐都里最大的灶户煎煮2眼灶,上下小井共有天然盐泉水3眼,还分着大洞、中洞和小洞,其中中洞水为盐矿水,大洞和小洞的水是淡水。盐矿水的所有权是这样划分:有灶户有的有2塘,有的有1塘或半塘;分盐矿水的方法是,在出盐矿水泉眼下方砌一个2立方左右的石头塘子,在塘子里放一刻度尺板,像大沟放水的分水板,每一刻度为一塘,用木桶可挑40挑左右,半塘为这一刻度的一半。放水规矩非常严格,还配有专人负责,并轮流进行放盐矿水,为减轻盐水在途中损失,轮流放水的煎盐户,天亮就把泉眼打开,先放大洞里的淡水洇沟路,然后再放中洞里的盐矿水,待放足了自己的数额后,立即把盐泉眼堵死。当盐水淌完后,再放小洞里的淡水去冲沟。盐泉水经过木枧槽直接流入盐灶房,即可下锅煎煮,煮足五锅后,再把煮好的盐水泡化,加入舂碎的灶火炭过滤,并入一大锅煎熬二天,就制成了水底子盐,便可运往各地销售。就因小井盐是用手工作坊的方法煎煮,所以小井盐的咸头更足,味含鸡蛋香的特点,使小井盐的品牌质量胜过同行业盐的声誉,自然小井盐却独霸了一方市场,并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盐是人类生存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食品之一,亘古以来有盐就会带来人丁兴旺的新景象,自然盐也给小井人带来了兴旺,那些常年奔波在茶马古道上的贩盐商客们,却被白晶晶的小井盐打动了心,他们敢高价收购小井盐走四方;那些为了生计而从遥远地方赶来煎煮盐的帮工们,只要走进小井古盐都里就找到了回家的感觉,他们不论给那家煎煮盐的大富家做帮工,只要自己尽心尽力地自觉干活,那白晃晃的银元就会淌进自己的衣兜里,靠做帮工不仅可以潇潇洒洒地养活自己,还可以养活远在家乡的父母和儿女们,所以东南西北的人都会到小井里煎煮食盐,使小井古盐都里随处都能听到南腔北调的话音,这不同地方的浓浓乡音乡情,也给夹皮沟里的小井添了几分生机。


  就因小井古盐都里的盐名扬四方,就因小井古盐都里生产的盐都有一席市场。那时的一切交通工具必须靠马帮,没有马帮就不可能把小井盐远贩他乡,没有马帮就不可能把小井盐炒得火热,没有马帮就不可能把小井盐的品牌打响,于是每天有50多匹马帮出出进进小井古盐都里,他们从不同的地方千里迢迢赶到小井古盐都里凑热闹,那成群的马帮给小井古盐都里带来了文明的喜讯,马帮们把小井产的盐驮到元谋、牟定、双柏、禄劝等地方贩卖,但更多的小井盐是经川滇茶马古道,从小井古盐都出发,途经白路、关坡、高桥、夭鹰、武定、富民,最终到达昆明商业古都顺城街里,用小井盐更换顺城街里的烟、酒、糖、茶、煤油等生活用品,然后又把这些用品驮回小井古盐都里。每每七天一街的赶集日子里,那四面八方和七山八寨的人们都云集到小井古盐都里购买自己生活所需的用品,使巴掌大的小井古盐都里商贾云集,十分热闹。


  小井古盐都里盐业的日渐发展,也给其他行业的商贸带来了繁荣,精明而勤劳的小井人除一部分人家煎煮盐外,为使生活在巴掌大的小井天地里的人永远和睦共处,亲如一家的小井人不是家家户户都把财源依赖在煎煮盐的门道上,而没有煎煮盐的人家却开起土机织布作坊、客栈、日用百货铺子、汤锅小吃等一些服务行业,这些服务行业都是小井古盐都里永远不衰的生财之路,小井古盐都自然成为一个商贸繁华的古集镇。


  那时小井不仅是个古盐都,而且又是一个商贸繁华的古集镇,盐业的兴旺和商贸的繁荣,自然给小井带来了生机活力,自然富得淌油的精明小井人,虽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样一个盛产盐的夹皮沟里,但精明的小井人把眼光看得很远,为使小井吸引更多的商客云集,富足后的小井商人们更注重小井古镇的打造,他们集资把小井村道铺筑成青石板路,使小井古镇的面貌焕然一新,根治了过去晴灰雨泥的现象,还建起了传播大山外面文明新风的学校,使生活在夹皮沟里的小井后生们可以享受到教育和识字,使小井古镇里知书达理和有学识的人不少。就因知书达理和有学识的人不少,使小井不仅盐业和商贸日渐火红,而且还建盖了戏楼,使小井真正成为一个以盐产业为龙头的古盐都,商贸行业为金桥,学校和戏楼为传播文明的世外桃源盐都古镇。


  历史的脚步向前飞逝,小井古盐都的盐从清建国之初的公元1616年开采煎煮到1949年长达333年的历史,这333年里小井盐业生机兴旺,小井古盐都里的盐名扬四方。虽然随着科学的发展,检验后的小井盐缺碘,食后将影响人体健康,这样小井盐退出了市场,也走完了自己辉煌的历史,但小井盐曾经也有过辉煌的岁月,也给小井人带来甜蜜幸福的生活,也给小井人带来过文明的喜讯,也是那时盐业界中最兴旺的一个古盐都。而今虽然开采333年的盐矿泉洞辉煌之后似位古稀的老人样沉默了,但从沉默的面孔中记载着昨天辉煌灿烂的历史声影;那一条条青石板铺筑的古道历经百年的风风雨雨后被人们踩踏得铮亮,但这铮亮的青石板古道却刻载着小井古盐都和古镇的繁荣与繁华。

 

 

  歌谣

 


  家乡阿拉彝寨散落在滇中武定那气势磅礴的金沙江南岸崇山峻岭之中,就因川滇茶马文明古道横穿家乡彝寨境内,使家乡彝人们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家乡彝人是支勤劳而勇敢的古老民族,勤劳勇敢的男人们一年四季奔波在那条川滇茶马文明古道上。在家乡彝寨那巴掌大的天地里酒歌情歌名扬七山八寨,但更有特色的是在茶马文明古道上传唱的那些古老歌谣。四季奔波在茶马古道上的家乡彝家男人们,他们饱尝着川滇茶马文明古道上酸甜苦辣的生活滋味,自然就能唱出一堆又一堆描绘茶马文明古道文化生活的动人歌谣。


  那时,家乡彝人们为了生存,并与茶马古道展开了顽强的抗争和拼搏,自然更多的是由男人们挑起这副比大山般还沉重的生活担子,贤妻良母们在家乡的天地里采茶制茶,然后让自家的男人们把茶叶一趟又一趟地远驮他乡走四方,男人们把醇香的茶砖变成金灿灿的金砖,让自家女人们的日子过得风风光光。有的家乡赶马男汉们一走就半年,有的几年没有回寨,有的一去杳无音讯,这样每每自家的男人赶着马帮要远走他乡时,女人们都会把自家的男人一路送出寨门,还备上一壶浓茶祝福男人,并唱着动人的茶味歌谣:"喝了浓茶口不渴,哥哥你要多多喝,妹妹两眼欢喜泪,熬成浓茶敬哥哥".赶马的彝家男汉们听着自家女人嘴里道出的动人歌谣,顺手接过女人递来的浓茶一口喝完,便赶着马帮匆匆远去,那清悠的马铃声在深山峡谷中回荡,那动人的歌谣在蓝天白云间飘逸舒展。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礼县牛尾古道:隐匿于斑驳岁月中的茶马古道支线
  • 西藏盐井:茶马古道上的重镇
  • 云南沙溪 古镇凝结茶马记忆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