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西安乌氏家族宦海录(2)

时间:2014-03-24 08:30来源:中国西北历史网站 作者:许宪隆 点击: 载入中...


  乾隆甲午年间,山东寿张王伦起事,总兵孙惟一奉命举兵围剿,众寡不敌,反受其害。徐中承随后调集全省兵马与河督姚立德会剿,与王伦大战于柳川(林)。徐一介书生,用兵遣将非其所长,兵源混杂,军纪颇疏,又下令将粮草、军器缚载后乘,结果仓卒遇贼,士卒皆徒手与敌,遂至大溃,徐中承只好避兵东昌,王伦士气大振,进围临清。临清守将为叶清,虽是武科子弟,但仓卒迎战,乘马伤髀,参将乌大经和署知州秦振钧便担当起守城重任,乌大经显示出自己的军事才干,他命令士兵各堞立峰燧,造火器及击木、檑石等具,严察奸谍,晓谕居民,令其分地而守。王伦多次攻城,乌大经从容调度,城上火器骤发,毙敌无数。王伦对城张黄盖,奏鼓乐,指挥手下拼死攻城。乌大经争锋相对,组织敢死队数人一组,出其不意偷袭敌营,好几次都差一点活捉王伦,王伦不胜其扰,仓卒退兵。临清解围后,乌大经因功受到乾隆皇帝召见,乾隆见他高大魁梧、不怒自威,称赞他说:“真将种也!”此后,乌大经始任总兵,屡担重任。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乌大经已由总兵升至广西提督,在任广西提督期间,也曾对广西伊斯兰教的发展有所推动。光绪十年(1884),柳州“重建大殿碑”记云:“柳郡城内外各有清真寺一座,相传创自前明。国初经提督马公爷雄,并乌军门大经捐资修葺,嗣年跌有兴修,殿宇崇高,颇合朝拜。”


  三年后调补云南提督。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十月,安南(今越南)国阮氏与黎氏争夺王位,清廷应黎氏之请决定由广西、云南分道出师安南。乌大经由云南带兵八千取道开化府之马白关进入安南,进兵十分顺利。第二年由于两广总督孙士毅、广西提督许世亨所率清军在占据黎氏都城后放松防守,被阮氏突袭而溃败,幸有乌大经部支撑局面。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乌大经母亲病故,丁忧在家,照例去职。第二年乌大经即被起用为署理甘肃提督,五十八年实授甘肃提督。


  嘉庆七年(1802年)二月,乌大经奉命赶到滇西北丽江府维西厅,协同总督琅玕镇压以恒乍绷为首领的傈僳族人民起义。乌大经所率清军在进剿中遭到傈僳族人民的顽强抵抗,起义军隐匿在深林密箐之中施放药箭,在各山隘多设滚木、巨石,给清军以沉重打击。乌大经又厚集兵力,分路出击,起义军寡不敌众,退守澜沧江西岸。秉承嘉庆皇帝的旨意,乌大经采用恩威并用的手段,他以“管领官兵署云南省军门”的名义发出布告,安抚已投诚者,“一概免究前非,仍令各归本寨,安心耕业,共作盛世良民”.“自应各发天良,永不得再滋事端”.布告并且指出,恒乍绷虽已逃往江外山箐藏匿,受惩处的时候不会太久。此分化之举颇为奏效,到嘉庆八年(1803年)九月,恒乍绷被俘,云南事平。


  嘉庆九年(1804年)三月,为清朝统治者效命疆场数十年的乌大经逝世于他云南提督的任所。朝廷给予其很高的评价,嘉庆谕曰:“乌大经久膺专阃,效力戎行,前在山东、安南等处屡经出兵打仗、杀贼受伤。上年维西猓匪滋事之时,剿办亦属出力。兹闻溘逝,深为轸惜,着加恩赏给恤典。寻赐恤如例。子承绪一品萌生,引见以知州用,历任云南寻甸州、直隶普州知州。”[20]其实乌大经可以算是“两朝名将”了,早在乾隆五十七年四月戊辰(1792年5月),时任甘肃提督的乌大经安例应该进京面圣,乾隆皇帝在奏折上特批:“不必来。汝系深知者,一切勉之。”一句“汝系深知者”,可知乌大经在乾隆心目中确是一员爱将。而在乾隆御旨碑文中,又有“从前山东王伦及甘省王伏林等滋事不法,回民中即有首先奋勇打仗者”,再次把乌大经作为“首先奋勇打仗者”的穆斯林典型,正好印证了前文乾隆对乌大经“汝系深知者”的高度评价。


  除了乌大经外,根据笔者查阅到的史志记载和对后人的调查综合分析,西安穆斯林中小皮院乌姓家族,自明朝末年以来,通过科举等方式入仕者代不乏人,简记如下:


  乌升 明嘉庆44年 三甲第171名[21]


  乌承绪 寻甸州知州。生于1801年3月


  乌大经 清乾隆二十七年壬午科武举(1762年)


  清乾隆二十八年癸未科进士(1763年)


  乌承勋 嘉庆壬戊科武进士


  乌 超 俱雍正乙卯科武进士


  乌镇元 乾隆癸卯进士乾隆48年(1783)[22]


  近代以降,乌氏家族成员仍然积极的参与地方军事、政治活动,虽然在没有出现像乌大经这样地位显赫的高官,但他们对教门、对民族、对国家命运的关注程度似乎从来就没有降低过。笔者对乌姓家族的采访主要是通过原西安莲湖区法院院长、乌氏家族后人乌志德进行的,这为在政法战线上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同志在退休之后,有感于乌氏家族成员中多数人的宦海生涯,立志编写一部《乌氏族谱》,并向笔者多次津津有味地谈起自己从政的诸多体会,这更坚定了读者的另一个尚未成熟的想法:在文化研究高度发展的今天,地缘文化、业缘文化、教缘文化等等,甚至连那些不是文化的文化,都已经成为高谈阔论的对象,以血缘为基础的家庭现象、家族现象能否从文化的角度去审读,或者说能否冠之以“家庭文化”、“家族文化”的名目呢?事实上,每个家族广泛流行的“家训”、“族训”不就是代表着整个家族价值观的文化取向吗?毫无疑问,对每个家族成员有着耳濡目染的直接影响,所谓“书香门第”、“大家闺秀”等等,也正是这种文化的积淀结果。


  我们不妨再看看下面几则对乌姓家族后人及相关人员的调查笔录。


  二00二年元月二日


  在二府园李兢仁家走访


  李兢仁(八十岁)谈:


  李志清的老婆叫乌婉兰,乌婉兰的父亲也叫乌仙舟,他的祖父叫乌日章,乌仙舟无儿便收养了两个儿,一个叫乌友生,一个叫鸠子(四川人),鸠子后和姓马的结婚生一女,这女子后嫁给马明一(外号叫外国人)。咱坊上有两个叫乌仙舟的,都是坊上的头面人物,这里讲的是麦苋街的,小皮院的乌仙舟是乌提督门里的。


  二00二年二月五日


  郭鸿义(七十八岁)谈:


  乌炳钧的伯父过去“跑摺子呢”(等于差官),经常向京城跑送“助摺”等文件,一路上换马不换人,每次从京城回来都带些京药,炳钧父亲养的奶牛,在家卖牛奶呢,便把麦苋街的房和马芳魁小皮院家的房换住了。


  马寿千《回族名将--马玉贵》:


  (陕西)起义前夕,青山委托麦苋街回民杨三,组织五百回民,编成一个营,由小皮院回民乌登瀛任营长。十月十日武昌起义消息传来,十月二十二日(农历九月初一),西安的同盟会会员、新军、哥老会联合发动起义。反清革命的第一枪打响后,青山既率领新军和哥老会成员以及所联系的数百名回族武装投入激烈的战斗。特别是第二天(九月初二)进攻满城之役,青山和他率领的新军和回民武装,在西华门经过激烈的战斗,奋勇冲进满城,成为第一个攻开满城部队。他率领的另一支回民军,由他指挥,与另一革命军头目刘世杰部队,协力由大小差市间对面残破城墙攻入满城。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