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末的甘肃洋务

时间:2014-11-04 09:21来源:大西北网-科技鑫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1917年兰州制造局在萃英门贡院旧址

 

1917年兰州制造局在萃英门贡院旧址

 

    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危机,清政府中一部分带有进步思想的当权派采用了一些资本主义的生产技术从事近代工业的生产,这一保护其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就是“洋务运动”.


    洋务派在清政府中央以恭亲王奕沂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主张依靠外国援助开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并进行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的活动,实现“自强”、“求富”.


    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制造西洋枪炮、舰船等军事武器,这是晚清最大的制造西式枪炮的兵工厂。此后的一二十年中,洋务派又陆续在各地创办了一些军工制造企业,主要有:李鸿章在南京创办的金陵机器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和兰州机器局、丁宝桢创办的山东机器局和四川机器局等。


    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近代工业也一度在闭塞落后的甘肃闪、现出一缕亮光。


    从19世纪60年代起到20世纪辛亥革命爆发前,甘肃曾有过两次兴办近代工业的尝试。一次是在“洋务派”推行“洋务运动”的过程中,由陕甘总督左宗棠倡办的;另一次是《辛丑条约》签订后,在“实行新政”、“预备立宪”的喧嚣声中,由陕甘总督升允指派兰州道彭英甲开办的。这两次近代工业的倡办都以军工业为主,民用工业为辅,而且都集中在兰州。


    甘肃洋务运动的推行,洋务工业的兴办离不开左宗棠,可以说,他在甘肃近代工业的萌芽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兰州制造局兵器世界水准

 


    1872年,“新栽杨柳三千里”的陕甘总督左宗棠来到兰州,他首先在兰州创办了兰州制造局。制造局的地址选在通远门外(今畅家巷路南),工匠是从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招募的,局务工作由提督总兵赖力主持。在这位聪明过人的广东人的积极努力下,经过全体职工的精心研制,兰州制造局所造兵器除仿造、改造之外,还推出了自己的新产品。他们制造的后膛七响快枪、螺丝大炮、车轮来复后膛炮、鸡脚架劈山炮等产品,精巧灵活,其技术已达到当时的世界水准。


    这些武器,在1877年左宗棠进军新疆,扫平阿古柏政权,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正义战争中发挥了极大威力。开创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三十七年中,第一次使用本国近代工业生产的武器战胜外国侵略者的先例。


    左宗棠在给上海道胡光墉的信中,对当时兰州兵工业生产作了如 下描述:1875年制成螺丝炮二十多门。后膛七响枪数十支,次年一次上交子弹两万多发。“俄人索思诺齐来兰,每夸其火器之精。弟徐语以新设制造局不能制枪炮,与贵国及布洛斯(普鲁士)相近,渠笑而不答,乃使人导视。归后询以如何,索使及同来诸人齐声赞好,惟诧铁质精莹,意必由西洋购来,比告以系土产,以为大奇。”由此看出,兰州机器局的生产水平并不低。


 

 

兰州机器织呢局日产百丈呢

 


    1877年,边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结束,左宗棠把“洋务运动”的重心从军工转向民用工业。


    1878年创建的“兰州机器织呢局”,花费资金达200万两,它的筹建可谓历经艰辛。据当时北京的《天国报》记述,从德国购买的机器,经上海“于一八七九年由招商局轮船运到汉口,笨重地摇曳向它的目的地。至汉口,机器上了陆,更以小船或人肩载过到兰州府。机器中有几部分是格外的笨重,以至于即是汽锅也得拆成零件,而且山口也必须凿广,好让一些长的部分通过。因之,好多的时光是消磨在运输上了”.在总共运到兰州的4000箱机器中,包括2座各为24、32马力的蒸汽机,3座各为360个纺锤的自动纺织机,3台梳毛机,30架其它机器。这批设备于公元1880年9月安装完毕,兰州织呢局便开始正式投产。它生产的品种有军呢、军毯、西班牙条纹布等,质量上乘,价格又比洋呢便宜,产量最多时每日达100丈。被称为兰州近代民用工业鼻祖的织呢局使偏僻落后的甘肃地区,一时气象更新,为全国注目。然而,在左宗棠调离兰州后,织呢局即开始衰败,不到三年就停工。


 

 

甘肃贡院规模宏大

 


    在创办甘肃近代工业的过程中,人才的匮乏使左宗棠深感教育的重要性,于是,他又把目光投注在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上。他命令各府州县兴办私塾、义学,设立书院。


    他奏准朝廷使陕甘两省乡试分闱,设立甘肃贡院,更值得在甘肃的文化教育史上大书一笔。


    甘肃原属陕西行省统辖。清康熙五年,甘肃与陕西分治,设甘肃布政司,甘肃成为独立的行省。1738年,甘肃行省中心由临洮府治迁驻兰州,而陕甘学政仍长驻陕西三原县,甘肃学子参加三年一度的乡试必须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前往三原赴试。当时宁夏、青海都属甘肃管辖,地域辽阔,交通不便,学子参加考试,困难更多,有的学子未到考场便倒毙在途中。左宗棠眼看着由于考试不便,埋没了不少人才,心急如焚,力主陕甘分闱乡试。


    1873年,左宗棠向朝廷上了《奏请甘肃分闱院》的奏折。翌年,左宗棠的奏疏被清廷批准,他立即向各州县募集白银50万两,在兰州袖川门(今兰医二院)建设贡院。1875年落成的甘肃贡院其规模之大,为各省罕见。据1910年问世的《甘肃新通志》记载,贡院坐东向西,纵深467米,横阔300米,外筑高墙,内建试院,规模宏大,建筑壮观。据说一次可接纳4000名考生应试。甘肃贡院落成的当年,由左宗棠亲自担任主考,举行了陕甘分闱以后的第一次乡试,参试者达3000人,盛况空前。当时的第一名举人就是兰山书院的高材生、日后被誉为“陇上铁汉”的安维峻。


    分闱以后,从甘肃贡院走出了一批有成就的教育、文化、政治方面的人才,如安维峻、刘尔忻、张林焱、秦望澜、杨思、范振绪、邓隆、慕寿祺等,甘肃贡院的设置对促进甘肃的文化教育事业的确起了一定的作用。


    据《百年甘肃》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