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咳嗽水成瘾,用感冒药炼毒———药品距毒品不仅仅是一字之差,也极可能因被滥用带来“治病”和“致命”的两种结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发布的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显示,“多药滥用”问题较为突出。
警醒:药物滥用触目惊心
药物滥用是指反复、大量地使用具有依赖性特性或依赖性潜力的药物,这种用药与公认医疗实践的需要无关,属于非医疗目的用药。药物滥用可导致药物成瘾及其他行为异常,甚至可以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武警广东总医院青少年成瘾治疗中心主任何日辉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讲述了他曾经医治过的一起药物滥用引发的病例:
广东青年强仔,长期嗜饮含磷酸可待因成分的止咳水,每天数瓶至数十瓶,花费金钱上百万,且由于止咳水中含有的磷酸可待因可与人体内的钙结合,导致体内的钙流失,长期饮用造成脊柱变形。几年间,强仔的身高从1.72米缩至1.60米,甚至无法正常行走。
何日辉介绍,止咳药水成瘾的原因在于其含有的可待因或罂粟壳本质上都属于阿片类镇痛药。如可待因,又称为甲基吗啡,其药理作用与吗啡相似,但作用较弱,同等剂量的磷酸可待因致欣快感作用只相当于吗啡的1/8到1/12。当患者长期大量连续服用这些止咳药水后,其含有的磷酸可待因或罂粟壳即长期连续作用于躯体中的阿片受体,作用于大脑则产生欣快感,作用于肠道则产生便秘等症状,类似于海洛因成瘾。如果患者突然停止服用止咳药水,则会出现阿片类戒断综合症,若剂量较大,戒断症状会非常明显,导致患者非常痛苦,但是重新服用咳药水后,这些症状会很快消失,从而导致患者无法摆脱止咳药水。
何日辉说,一般情况下,止咳药水成瘾的戒断症状没有海洛因成瘾的严重,但由于止咳药水成瘾的多数为青少年,其自制力相对较弱,因而仍无法忍受戒断反应。
强仔的情况并非个案。《2007年中国药物滥用监测报告书》披露,对全国681家戒毒机构收治、收戒的17万多名药物滥用者资料分析发现,含磷酸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的滥用比例从2004年的0.1%增长到2007年的1.5%。而一家民间组织对珠三角八所初、高中学校及职业中学的874名中学生进行的调查证实,滥用止咳水者占11.2%。
让人触目惊心的不仅仅是药物被青少年消费滥用,更可怕的是部分药品流入非法渠道,成为制毒的来源。“新康泰克”“白加黑”“泰诺”“百服咛”……这些常见的感冒药含有的盐酸伪麻黄碱成分经过加工即可提炼出麻黄素,或称麻黄碱,这正是合成苯丙胺类毒品,制作冰毒最主要的原料。
最高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介绍,据统计,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曾破获涉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犯罪案件。2009年至2011年,全国缴获流入非法渠道的麻黄碱类复方制剂达120.47吨。
追踪:药品如何流失成毒品
2005年,国务院颁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先后制定发布了十余个相关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力图完善实验研究、种植、生产、经营、运输各环节管理制度,如调整药品管制品种和类别;规定凭身份证购买含麻黄碱类药品,且一次购买不得超过5个最小包装;对麻精药品实施电子监管,实现流向可追溯等。
然而,重重的法规、政策,仍然难以完全堵住药品“流毒”。
一名曾经每天喝五六瓶咳嗽水的青年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药房很难购买到含磷酸可待因成分的止咳水、止咳露。他购买时通常是通过“圈内人”订货,每次买一箱。一些学校附近的小店虽然也有这种药物出售,但一般只卖给“圈内人”。
调查表明,特殊药物的流失往往不是从正规药店,而是从各种非法渠道。
“这些药物由生产厂家到一级批发市场,再到二级批发市场的流通状况都比较清晰。然而,许多药物在经由二级批发市场进入三四级市场时就难以跟踪了。”某市药品监督执法监察大队队长说,非法销售此类药物的有小超市、水果店、网吧,甚至各种游击式的销售。不法分子给学生的售价往往是正常价格的两到三倍。疯狂的逐利者受到金钱的驱使,往往罔顾法律规范、罔顾道德伦常,
作为易制毒化学品,麻黄碱类物质及其单方制剂在我国受到严格管控。由于麻黄碱类物质及其单方制剂难以直接获得,不法分子转而盯上了更易获取的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经过加工提炼,将其作为制毒原料。
在今年4月山东破获的一起特大制毒贩毒案件中,警方发现,该团伙现有技术每10盒新康泰克能提炼一克多冰毒,每盒新康泰克不超过15元,每克冰毒成本在100元左右,但转手就能以每袋0.8克的包装卖800元。
最高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尽管国家规定一次最多只能买五盒,但犯罪分子往往雇佣多人反复购买,也有的钻空子和漏洞,直接从药品企业大量购买。”
孙工军说,当前,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流失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直接流入制毒渠道。我国近年来查获的制造甲基苯丙胺犯罪中的制毒原料一半以上是麻黄碱类复方制剂,部分地区已形成“非法买卖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加工、提炼麻黄碱类物质→制造甲基苯丙胺”的完整产业链。二是流入制毒物品交易市场。随着司法机关对制造毒品犯罪打击力度的加大,部分犯罪分子不再直接实施制造毒品犯罪,转而利用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加工、提炼出麻黄碱类物质后进行走私、贩卖。
麻黄碱类复方制剂大量流入非法渠道,不仅加剧了制造毒品和制毒物品犯罪的蔓延趋势,甚至在个别地方导致药品脱销,扰乱了正常的药品供应秩序。
两难:严格管控与药物可及须平衡
既然药品一旦被滥用,后果如此触目惊心,是否可以升级管控,将所有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及特殊药品等严格限制使用?
对这一问题,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国际麻醉品管制局委员于欣认为,必须寻找一个平衡,既确保用于医疗和科研用途的药物充分供应,又确保防止药物从合法来源转入非法渠道。“制定药品管理政策必须在保障药品可及性和防止流失滥用之间寻求平衡,这是全球药品监管部门面临的共同问题。”于欣说。
据了解,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主要用于镇痛、镇静催眠和抗焦虑等治疗,是临床不可或缺的常用药品。目前我国麻精药品使用尚处于较低水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也有一定差距,公众的合法用药需求还远远未得到满足。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司稽查专员孔繁圃举例说,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为临床治疗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品,品种多,使用广泛,如对此类品种采取过严的管理措施,将直接影响公众的用药需求。
此外,严格的管控政策,可能使相关企业和行业“躺着中枪”。据了解,美国于2006年通过“反甲基苯丙胺滥用法案”,开始对含麻黄碱类的药品进行严格销售限制。美国目前有41个州有限售措施,要求销售方式为“behindthecounter”,作为准处方药对待。购买人需要通过执业药师的许可,并记录个人信息。这一法案通过后,在多个州出现该类药物滞销的情况。
“不能一刀切”。孔繁圃表示,监管部门将采取多种手段,保证特殊药品管得住、用得上。他介绍,2010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等部分含特殊药品复方制剂纳入电子监管,以更好地掌握这类药品的销售流向。随着药品电子监管网功能的不断完善,实施电子监管对防止此类药品从药用渠道流失的效果将逐渐显现。
数据显示,2011年使用/滥用医疗用麻醉药品较2010年同比下降0.3%,医疗用精神药品同比下降3.7%,其他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同比下降0.9%。其中,使用/滥用含磷酸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的比例为0.3%,同比下降0.5%。
孔繁圃说,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还将对部分单位剂量麻黄碱类含量较高的含麻黄碱复方制剂实施处方药管理,进一步加强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管理。
“药物滥用的防治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何日辉认为,政府、社会、学校等应共同加强预防教育、治疗和行为干预、药品监管以及对非法制贩行为的打击等,通过关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综合治理方能取得成效。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