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邓小平家中,有一位特殊的成员,大家尊称她为“老祖”。她就是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
邓小平16岁离开家乡,远渡重洋,投身革命。当他率领千军万马打响解放大西南战役时,已是45岁的中年人了。听说未曾见过面的继子回四川了,夏伯根兴奋至极,把大门一锁,田产和房产都不要了,只带着一个小包袱,坐上小船来到重庆。
夏伯根虽不懂政治,但一心认准共产党好,曾经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救过好几名共产党员。对这样一位正直、善良、勤劳、勇敢的继母,邓小平特别敬重。
四川解放后,邓小平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坐镇重庆。有了一个安稳的家后,他把夏伯根接到家中。后来,邓小平调到中央工作,又把继母带到北京。
虽然夏伯根只比邓小平年长5岁,邓小平夫妇对她却很尊敬。子女们都喊她奶奶,有了第四代后,就尊她为“老祖”,邓小平也跟着一起叫。他们一起生活了近半个世纪,邓家子女从没见过父母与奶奶有过什么争执。
夏伯根也帮着做一些轻便的家务活。邓小平夫妇上班后,家和孩子就全交给她照看,解放后出生的邓榕和邓质方都是由她带大的。
“文革”中,很多家庭四分五裂,夫妻子女划清界限,以求自保。夏伯根没读过书,却是非分明。她悄悄对卓琳说:“卓琳啊,你可要清醒哦!你们夫妻这么多年,你应该了解他的,你可别犯糊涂哦!”知道卓琳对邓小平真情不变,她才放了心。
在邓小平被“流放”到江西住“牛棚”的日子里,夏伯根始终陪着儿子、儿媳。小院里,三位孤零零的老人,年龄加起来超过200岁。
邓小平不肯让年事已高的继母承担过重的家务,而卓琳的身体又不好,他便独自挑起了家务劳动的重担,劈柴、生火、擦地……夏伯根也总是尽量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以减轻儿子的负担。
1997年,97岁高龄的夏伯根患了老年痴呆症,基本上认不出人了。2月19日,邓小平与世长辞。从这一天起,夏伯根就不吃不喝。可能她感觉到了什么,冥冥之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先她而去的儿子表达着深深的眷念。
许世友:四跪慈母,死了尽孝
1932年8月,在陈赓的安排下,许世友回家探亲。
母子俩聊了半宿。天快亮时,许世友来到母亲床前告辞。许世友即将迈出大门时,忽然转过身,流着泪喊道:“娘啊,儿这一走不知啥时候才能回来,您老受儿一拜”他双膝跪下,像是对母亲说话,又像是对着大地发誓:“我许世友活着不能伺候娘,死后也要埋在娘身边,日日夜夜陪伴娘。”他站起来为母亲擦去眼泪、理理头发,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这一别,就是17年。
1949年,许世友已是华野山东兵团司令员。三月的一天,长子许光找到司令部,告诉他“奶奶每天在村头等你”。许世友含泪给母亲写了一封信,“全国解放以后,我头一件事就是回去看娘”。
然而,七个月之后,开国大典的礼炮响了,许世友却接受了新的任务,回不成家乡,他只好让许光把母亲接来。
当母亲被扶着从吉普车里走出来的时候,许世友扑上去紧紧握住母亲那双干瘦的手当着一百多名部下的面“扑通”跪在了地上。
“孩子我终于见到你了!”母亲用颤抖的手抚摸着儿子的双肩稍顷像是意识到什么“快起来当着这么多部下一个大将军怎么能跪我一个老太婆?”
许世友泣不成声:“我当再大的官还是娘的儿您老就让我多跪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
晚上,许世友来到母亲的房间,抓抓被子按按枕头生怕母亲睡不舒服 “娘,俺这一次要孝敬您到老。”可是?熏不到一个月?熏母亲便住不下去了?熏许世友只好把老人送回老家。
这一别又是多年。1959年秋天?熏许世友思母心切?熏请假返家探亲。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