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从洲将军的传奇生涯

时间:2011-12-26 16:06来源:未知 作者:王珊 点击: 载入中...

     孔从洲将军1906年10月2日生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镇上桥梓口村,1991年6月7日在北京逝世。孔从洲将军曾是国民革命军中的著名抗日将领。新中国成立后,他在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被授予中将军衔。

    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西安事变”发生时,孔从洲是这场震惊世界的事变成败的关键人物之一。他时任杨虎城十七路军警备二旅少将旅长兼西安城防司令。按照张学良、杨虎城的部署,他指挥下属两三小时内一举解决了蒋介石布置在西安的军、警、宪兵和特务组织,一个不漏地抓捕了包括陈诚、卫立煌、蒋鼎文在内的军政要员。1936年12月12日凌晨西安上空升起的那两颗作为东北军和西北军联手起事捉蒋号令的信号弹,就是孔从洲指令士兵发射的。这两颗信号弹的升起,扭转了整个中国时局,是中国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一个历史转折。同时,孔从洲在亲身参与西安事变的全过程中,为保卫中共代表团和周恩来的安全,付出了心血,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孔从洲将军曾被蒋介石单独召见,也曾在陕西泾阳接待过周恩来、朱德、林伯渠、邓小平等中共高层领导人。毛泽东主席一直关注这位抗日将领,亲自指挥建立他部队中的中共党组织,并在他率部回到解放区后,亲自批准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解放后,孔从洲将军是我军教育战线和军事科研技术装备工作的具体领导者,还是我军开展电子战研究、建立电子对抗部队的发起人之一,为国防建设立下了赫赫战功。

    孔从洲将军的女儿孔淑静说,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中期,中央计划组建电子战机构,由于张春桥等人的阻挠,难以开展。孔从洲知道后,以个人名义上书毛泽东主席,建议我军组建电子对抗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

    他在信中写道:“近几年来,电子对抗,技术发展很快,苏联、美国的电子侦察,已经对我军的作战通信、导弹制导和各型雷达等电子装备,造成严重干扰和威胁。如不及早采取措施,战争一来,将使我指挥失灵,兵器失控,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美在国防部,苏联在总参谋部都设有电子战领导机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发展电子对抗技术。现在,又对可见光、红外和光电制导武器的对抗技术,开展了研究。电子对抗的应用范围,已从陆、海、空三军的电子设备,扩展到洲际弹道导弹和军用卫星等宇宙空间。这种情况,很值得重视。蒋帮平均两个月进行一次干扰和反干扰演习,每次演习都使我福建沿海雷达受到严重干扰,基本上看不到目标。1972年12月,美帝对越南北方大规模轰炸时,我广西雷达部队除一种测高雷达外,全部受到干扰,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雷达无法观察目标。苏联在我三北边境地区经常搞干扰演习,平均每月七八次之多,使我雷达全部受到干扰。随着苏联、美帝不断对我进行电子侦察,已使我军雷达波段完全暴露。我轰炸机没有干扰敌人雷达的措施,在未来反侵略战中将难于空防。海防导弹,美帝是几个雷达波段引导一种导弹,一个波段受到干扰,立即改用别的波段;而我军是一个雷达波段制导五种导弹,如该波段受到干扰,五种导弹将同时失效。我军电子对抗存在的问题是严重的。尽快改变这种落后被动的状态,实属当务之急。

    电子对抗的特点是针对性强,变化快,一处抗干扰设备,往往因对方改变干扰手段,用一两次即失去作用。一代兵器需要几代抗干扰设备的储备,才能有较长的生存力。因此,电子对抗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任务。它不仅是技术装备的试制、生产的使用问题,而且是与情报的收集分析、作战方案的制定,对抗技术的选用等有关的作战指挥问题。经过建国二十年来的努力,我国的电子对抗工作从无到有。目前,科研、生产和使用队伍已初具规模,关键是要将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加强领导。因此,建议组建电子对抗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统筹负责我军进行电子对抗的战略方针和战术手段,拟订发展规划和组织协调,收集研究问题,同时积极发展对敌实施侦察和干扰的手段。唯此,才能使敌不能制我,而我可以制敌。

    以上情况,事关我军安危。我再三考虑,决定向主席报告。当否,请指示。”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从海员到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苏兆征
  • 沈从文与太白像的完成
  • 黄文田从武状元之后到海军名将
  • 谢安从容面对桓温谈笑风生 巧言撤去埋伏的刀斧手
  • 从“林一轮”到“超级丹”
  • 张自忠长孙:祖父从二等兵成为将军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