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的穷途末路大戏正上演至高潮,结局可以想见。而追忆往事,卡扎菲只是五六十年代亚非世界的“乱世枭雄”之一,他们都出身行伍,衔居校尉,悍然揭竿而起……
从纳赛尔揭竿而起推翻法鲁克王朝开始,西亚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大陆的军事政变就不断上演。
这些政变者都有着一个相同的身份标签:中下层青年军官。比如,特拉奥雷是中尉,纳赛尔是少尉,多伊仅仅是一名上士。他们起初都怀着崇高的理想或野心,试图通过暴力方式打破现存体制,建立心目中的新国家。纳赛尔推翻了法鲁克王朝,把埃及变成了共和国;门格斯图终结了帝制,埃塞俄比亚从此走上共和之路。从这点上说,他们的军事政变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后来,这些政变者又多因自身的局限走到了历史的反面———夺取政权后,他们醉心于权力,实行高压统治,最终走上了独裁之路。
这是历史的吊诡,也是人性的悲剧。
曾经亲历过利比里亚多伊政变和暴政的美国作家海伦·库珀写过一本书叫做《我的家在蜜糖湾》,她这样描述“暴君”:他们就像狗一样,习惯用人的残骸来标明自己的权力范围……无论当初的理想怎样美好,走向独裁的政变者一定会给这个国家带来灾难。因为,权力是一剂春药。
政变者靠政变起家,同样也因政变身败名裂,这似乎成了一个循环。暴君们都一个个走上了末路,有的被暗杀,有的被处死,有的流亡海外。但生活在这些国家的民众却成了牺牲品。
今天,我们看到,非洲和阿拉伯世界的不少国家已经走上了民主法治的道路:门格斯图受到审判,特拉奥雷受到审判,穆沙拉夫受到审判,卡扎菲大势已去……
只有在正常的民主法治土壤和安定的社会环境下,正义和人权才不会被绑架,否则,被消灭的只能是暴君本人,而绝不是暴政。
1
“正确独裁者”纳赛尔
国家:埃及
执政时间:1952年至1970年,共约18年
特点:青年军官运动的始作俑者,影响力最大的政变军官
在阿拉伯世界影响力巨大
“我们要教会西欧人,那些愚弄我们、侮辱我们、践踏我们权利的西欧人,懂得尊重我们阿拉伯民族,认认真真地把我们当作他们的对手。”
说这话的是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
这位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在阿拉伯世界的影响力是空前的。当时沙特阿拉伯等亲美国家禁止出售纳赛尔的画像,人们就从黑市买来画像挂在家中,像对神一样祈祷;每当埃及的“阿拉伯之声”电台播放纳赛尔的讲话时,收音机旁总是挤满热情的听众。人们传诵着纳赛尔的故事:他贵为总统,但仍然住在普通的平房里;他没有艳闻,没有存款,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埃及,为了阿拉伯。很多阿拉伯国家的人民都盼望自己的国家与埃及合并,接受伟大领袖纳赛尔的领导。
耍弄政治手腕夺权
纳赛尔出生于埃及的亚历山大市,父亲是一名邮政官员。纳赛尔在开罗上小学时就参加过多次反英示威,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埃及皇家军事学院,后来获少尉军衔。在苏丹埃军服务时,他结识了3位年轻军官:毛希丁(后任副总统)、阿迈尔(后任陆军元帅)和萨达特(后继纳赛尔任总统)。他们建立秘密革命团体“自由军官组织”,目的是赶走英国人,废除君主制。
1952年7月23日,纳赛尔领导了军事政变,推翻了英国支持的法鲁克国王。为获得军队支持,他将纳吉布将军推为有名无实的埃及第一任总统。1954年11月,又把纳吉布罢免并软禁起来,谴责他支持“穆斯林兄弟会”,企图暗杀自己。
但有分析认为,暗杀一事,是纳赛尔“自导自演”的。1954年10月26日,纳赛尔向群众讲话时,竟8次被一位“穆斯林兄弟会”成员开枪射击。虽然对方离他很近,但纳赛尔却毫发无损并继续演讲。
两年后,纳赛尔作为唯一的总统候选人,当选埃及第二任总统。
信奉“泛阿拉伯主义”
纳赛尔是“泛阿拉伯主义”的信奉者,认为阿拉伯世界最终应该走向统一的大阿拉伯联邦。他在1954年写的《革命哲学》一书中曾表示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全体阿拉伯人、非洲人以至伊斯兰教徒的领袖。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