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鉴宝引质疑 宝物究竟该由谁来鉴?

时间:2011-12-28 19:50来源: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某鉴宝活动现场
专家在鉴宝
清粉彩镂空转心瓶
明永乐青花双系扁壶
西汉鎏金嵌琉璃乳钉纹壶


  24亿;7280万,最近,这两个数字频频见诸报端,前者是几位专家给一件假“金缕玉衣”的估价;后者则是油画《人体蒋碧薇女士》得到的专家估价。

  其实,类似藏品估价的数字游戏几乎每天都在电视鉴宝节目中发生:一件乾隆年间的青花瓷器,嘉宾甲作价30万,嘉宾乙估值200万,而最终专家给出500万。伴随数字的疯狂,躁动着的却是观众那颗“激动不已”的心。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电视鉴宝收藏类节目不下20档,最兴旺时多达50档。从央视《鉴宝》、北京卫视《天下收藏》、凤凰卫视资讯台《投资收藏》,到湖南卫视《艺术玩家》、山东卫视《收藏天下》……国内电视台无鉴宝节目的可谓凤毛麟角,而鉴宝节目所引起的混乱和争议,更在广泛的人群里蔓延,甚至成为人们对社会诚信感到失望的原因之一。有鉴于此,我们想向鉴宝节目提出几个问题。

  一问:究竟该由谁来鉴宝?

  藏家手执藏品出镜,一干自称爱好收藏的演艺明星与品鉴专家齐齐上台“看”宝。未几,各自亮评语。有人言假,有人出价惊人。一些节目还安排远观的现场观众也参与论真伪。

  尽管众说纷纭,节目最终都会给出个唯一结论,下结论的无一例外都是电视台请来的鉴宝专家,他们中有的来自文博系统,有的是浸淫古玩市场的玩家或行家。这样一个看似由业界精英组成的专家嘉宾是否就可以对文物做出鉴定,并进行估价呢?2005年5月,央视《鉴宝》节目中,一幅吴作人的《牧牛图》,被专家现场鉴定为真迹,估价25万元。后来,包括吴作人妻子与女婿在内的家人均认定该画系伪作。2006年某电视台一期节目中,专家为一套齐白石通景屏估价上百万元,事后证实这套通景屏为赝品,画的笔法、款识都与齐白石真迹相去甚远。

  最近,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现“壶王”赝品,假“金缕玉衣”案以及徐悲鸿油画《人体蒋碧薇女士》疑为学生习作等事件,让人们对参与鉴定文物真伪的专家生出了更多怀疑:当时都是怎么鉴别的?是能力不够还是另有原因?

  “隔着玻璃罩走一圈就能辨识真伪?在一些人眼里,处处皆真品,而实际情况是赝品无所不在。”中华全国古玩商会鉴定中心主任王立军,一个自称“体制外”、“上过不少当”的收藏老顽童说,“当下收藏领域,所谓专家是最大祸根,充当着‘搅屎棍’角色。”据王立军介绍,当今文博系统不少专家最初学的是中文、档案,“看看真东西还成,辨伪并不擅长”。在他看来,一个合格的鉴定家需要具备三方面条件:一要有理论;二要有实践;三要有悟性。“鉴定还得靠实战型行家,他们是经过市场磨砺的‘野生动物’,眼光更准。”王立军说。

  有业内人士反映,目前一些电视鉴宝节目中出现的所谓权威专家,圈内人甚至不认识。

  “收藏领域范围很广,研究玉石的不一定懂书画,研究瓷器的不一定懂青铜器。这就要求没有鉴别能力的专家不要信口胡说,此外,公众也要敢于质疑专家。”玉器珠宝资深评估专家李彦君如是说。

  撇开伪专家、隔行专家,真正的专家又在哪里呢?“由于政策、观念所限,拥有最大专家资源的国有博物馆,只对馆藏文物负责,并不允许为民间藏品提供鉴定支持。”中国文物信息中心研究规划部主任金瑞国回应。这也就造成了如王立军所说的现象,一些顶着研究员头衔的人士,只得四处“偷偷摸摸”走穴,而有关部门似乎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依我看,也别以系统内外分为专家、行家,依照鉴定对象是否属于文物划分也许更恰当。”文物法研究学者焦晋林提出,“属于文物的,必须合乎《文物保护法》规定,由有资质的部门、个人鉴定,而非文物的可以放开让中介机构参与。”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故宫钟表修复师王津:变“网红”是因为文物吸引人
  • 遏制快递乱象 可引入“吹哨人”
  • 文化类节目大有可为
  • 网络文学亟待加强正面引导
  • 殴打记者几时休?
  • 贾平凹麦家走红毯受冷落 90后作家明星范引粉丝围观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