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载重量800吨。它的铁舵,需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下图为郑和宝船的复原图。左图A处为肯尼亚拉穆群岛。(来源:资料图)
本文摘自:《钱江晚报》2010年8月10日第C0007版,作者:叶涵,原题:《中国水下考古这回捞远了》
“南澳一号”水下文物打捞结束后,中国水下考古的下一个焦点在哪里?非洲,肯尼亚!记者昨日获悉,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合作的中肯拉穆群岛考古项目,日前正式启动。未来3年,中国的考古专家将与肯尼亚的工作人员一起,对肯尼亚拉穆群岛等地的文化遗存进行考察发掘,其中水下考古部分包括传说中到达过非洲的“郑和宝船”。
拉穆岛上有传说中的“中国人”
为什么中国要与遥远的肯尼亚联合进行一次耗资巨大的考古行动?这得从肯尼亚拉穆岛的传说说起。据肯方透露,拉穆群岛中的帕泰岛上仍居住着自称是中国人后裔的居民。当地的民间传说称,几百年前一艘中国商船在附近海域触礁沉没,中国水手在该岛南端的上加村登陆,后来迁至西尤村,并繁衍至今。
而更具体的一种说法是,几百年前这艘沉没的船,就是郑和船队中的一艘宝船,当时只有少数生还者游水上岸,他们帮当地的村庄扑杀蟒蛇,其后获准与村内妇女成婚定居,渐渐形成了非洲中国混血儿族群,子孙至今仍在当地生活。
不过,目前无论是中国还是肯尼亚,都不能肯定生活在肯尼亚沿海一带的中国人后裔到底是郑和船队水手的后裔,还是此后其他到此的中国水手后裔。而这次考古行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解开这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