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龙泉收藏的湖南龟宝。肖亮 摄
易龙泉的龙泉斋里有很多钱,但一下子便吸引记者目光的是一个大元宝。元宝的形状像只船,散发着岁月的褐光。元宝拿在手上很沉,易龙泉说:“这是五十两大宝,你看元宝的底部,像一个乌龟背,因此又称为‘湖南龟宝’。这种银锭是湖南特有的,和‘江西方宝’齐名,存世非常稀少。”龟宝中间有湘省、光绪三十三年、陈宝新等字样。元宝的下部有许多蜂窝状的小孔,易龙泉说,这是在铸造时,银锭内部产生气泡,气泡向外部炸开形成一个个小孔。
放在这个“湖南龟宝”旁边是一枚银铤,易龙泉说,银铤是他在逛南京时偶尔发现买下的,当时银铤上有一层包浆,看不到一个字,因此他也就花2500元当成一枚素面银铤买下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银铤厚厚的包浆下面有字,经清理银铤上有“宝庆府”等二十三个字样,“宝庆”就是现在的邵阳,没想到这枚银铤居然也是湖南造,而且是南宋时期的贡银。
易龙泉的钱币收藏在圈内是很有名气的。他玩这个有很多年了,当兵时就集邮,退伍后专门收集古钱币,玩了10多年后,到2007年,他把目光专门对准了湖南货币。“湖南现在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成体系的有关本土货币研究的书籍,我正在收集资料,想在这方面有所收获。”
“我的运气很好,就在这几年里,我几乎收集了清代以来绝大部分的湖南货币,光官方发行的纸币就有200多种。”易龙泉告诉记者,就在这几年里,吴筹中、李安深、马定祥等几位货币大收藏家的藏品正好出货,在北京的拍卖会上,易龙泉买下了他们藏品中大部分与湖南有关的货币藏品。
“货币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从货币这个窗口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状况。”易龙泉说。在易龙泉的藏品中,记者看到了军阀混战时期的各种纸币,有长沙市银行发行的,有浏阳银行发行的,还有湘乡银行发行的。易龙泉说,那个时候,甚至私人也可印发纸币,肉铺、染行都有自行发行纸币,可见当时的社会经济是多么乱七八糟。易龙泉正在整理清代以来的湖南货币资料,图文并茂,“希望能成书,对以后的藏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说。
蜂窝孔是辨别银锭真伪的重要依据
银锭本身为雪白色,老银锭由于在使用或埋入土中受到损伤,自然生成一层银锈和包浆,其色泽温润,大多为灰色或灰褐色。渡银的银锭其色泽浮而无光,新的时候色泽还靓丽,时间一久就会露出铜色;银铅或银铜等合金假锭,新时色泽灰暗,旧后有时会呈现出红、黄、黑色,这是银中大量掺入红铜、黄铜和铅等所致;低劣的铅质假锭,新时色泽黯淡无光,旧后外表变黑色。
银锭的成型由铸造工艺决定,仿造的银锭成型情况和真银锭不同。如双翅银锭,这种造型的银锭底部和侧面一般呈蜂窝状,这是在铸造时,银锭内部产生气泡,气泡向外部炸开形成一个个小孔。这些蜂窝状的小孔是鉴别真假银锭的重要依据之一。凡蜂窝较深、较密,洞内圆润光亮,有回珠,有彩色光泽者必是真银锭,蜂窝状凡是自然形成的是口小洞大,深浅不一,人为制造的蜂窝状正好相反,一般是用小钻头钻出的小孔。